消毒剂的机理消毒(disinfection)指的是部分破坏致病菌。在消毒过程中,细菌不是全部被破坏,这一事实,使消毒与灭菌(sterilisation)有所区别,后者指破坏全部细菌。在废水处理领域内,四种最重要的致病的人类肠道菌是:细菌、原生动物卵囊虫及胞囊、蠕虫、病毒。曾经被提出用以解释消毒剂作用的五项主要机理有;(1)对细胞壁的破坏;(2)改变细胞的渗透性;(3)改变原生质的胶体性质;(4)改变有机体的DNA或RNA;(5)抑制酶的活性。细胞壁的破坏或损坏将导致细胞的溶解及死亡。有些药剂,如青霉素,抑制细菌胞壁的合成作用。有些药剂,例如酚类化合物及洗涤剂,改变原生质膜的渗透性。这些物质破坏膜的选择性渗透能力,并使生活营养素如氮和磷失去。热、照射、及强酸或强碱药剂,改变原生质的胶体性质。热会使细胞蛋白质混凝,而酸或碱会使蛋白质变性,产生致死效应。UV照射能在微生物中形成双键,并破坏某些DNA的约束。当细菌和原生动物的DNA和病毒的RNA吸收了UV的光子时,可能由相邻的DNA的胸腺嘧啶或RNA的尿嘧啶形成共价的二聚物。双键的形成破坏复制过程,从而使生物体不再能繁殖,以致灭活。另一种消毒的类型是抑制酶的活性。以氯为例的氧化剂,能改变酶的化学排列,使酶灭活下表比较了常用污水消毒剂(氯、臭氧、UV照射)的消毒机理。在很大范围内,不同消毒剂所观察到的性能差异,都可根据操作的去除机理解释。用氯、臭氯和UV消毒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