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以及水源保护管理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以及水源保护管理措施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都在把清洁的水资源变为带有污染物质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气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2、农业污染现代农业中为了保证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其中不少是高毒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经雨水冲刷进入自然水体,造成了对水的污染。这种污染一方面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了食物链上的其它生物,另一方面,这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各种介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保护区内的居民还不能够完全、合理施用化肥,扩大有机肥施用量,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而造成水源的污染。3、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是由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又无法转换,最终流入或渗入水体行为。如:畜禽养殖场、集中式屠宰场、水产养殖场、农村农药化肥施用、集镇生活污水排放、乡镇垃圾散放、加工企业、“农家乐”等等。大量的生活垃圾未进行无害化处置,堆积在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水源地保护区域,从而给水源地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而且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的垃圾和污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在农村尚未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机制和设施的情况下,农村面源污染将进一步加剧。4、部分农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问题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好,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费用,因此其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由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部分农民在农田中施入大量化肥,一方面造成土壤肥力过剩,有机氮、无机氮比例失调,氮素转化率低,雨期大量肥力流失,给水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同时化肥在空中的逸失,给空气带来污染。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一是遗洒在空气中对人和其它动物造成危害。二是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三是促使物种多样性减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5、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近年来,为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农村畜禽养殖迅速发展,并且其发展规模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目前各养殖场和养殖户没有合理的处理设施,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没得到有效的处理,均存在污水乱排现象,极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不到位保护区内全部为农村,存在生活垃圾随地乱倒现象或收集不到位,达不到全部无害化处置要求。7、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人为开采土地,造成除草剂、化肥等有害成分的积累,污染水质,并有长期潜在危害。此外,村民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严重,以致水源的涵养能力下降,水源破坏严重。8、农村种植和养殖业污染严重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时,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牲畜的粪便,这些东西经过雨水的冲刷后直接流进河流、水塘、湖泊以及渗透到地下,造成水源污染。9、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由于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随处扔垃圾、堆放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等现象比较严重,或者随地排放生活、生产废水等,这样以来就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二、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措施1、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防护。严禁破坏水环境及对水源地保护产生危害的活动。根据水源保护区的防护要求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限期治理生活污染源;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污染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系统建设加强保护水源的监督监测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拓宽监测领域;强化监测深度;完善监督手段;建立监督制度;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保护区内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保障对策,一旦发生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3、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宣传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保护。设立各种水源保护区标记,并向全市人民宣传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范围和管理规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信息发布等制度,强化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饮水安全的氛围,重点对沿渠、库、湖周围的村民和单位进行水源保护知识、法规的教育,提高全市人民自觉遵守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意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水资源保护进行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宣传,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把每年“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多种形式宣传水资源保护建设对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水资源保护建设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保护区隔离防护措施为分隔人类活动对水源的干扰,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需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隔离防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如防护林)。水源地周边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在保护区边界线内外建围网进行物理隔离;水源地周边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其保护区边界线进行生物隔离,由林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树种,达到生物隔离、生态保护的目的。5、减少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染物和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发展工矿企业,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各乡镇要增设水污染处理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对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严惩,综合使用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手段,防止企业偷排、超标排放等行为。6、严格执行水源保护措施建立水质净化监测体系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特别要采矿、工业等引起的水源污染和破坏;同时,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水源浸染,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粪便的处理,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其次,要做好水污染的源头治理,落实“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的政策;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中,应根据水源水质等隋况,采取适宜的水质净化措施;同时加强水质检验,建立水质监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7、加强对水源的调查、分析。水源监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水源的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通过物探、地勘、检测化验等手段全面了解、充分掌握水源地的水质情况,为水源选择做准备。8、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禁止在250以上山坡地开垦种植作物,这是保护水资源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9、鼓励使用农家肥,少用化肥、农药。减少使用化肥、农药。这样直接减少化肥、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而且减少生活对水资源的污染。选择和支持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一方面保护了自己的健康,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减少农业对水的污染。10、加大污染的治理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在种植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牲畜的粪便,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防治水源的污染;提高污水的治理能力,从根本上对排污区进行治理;加大资金的投入,更换排污设备,从而减少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的排放,或者是零排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