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问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选自《东坡志林》,本文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闲人:结尾“闲人”是点睛之笔,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本文写人突出其“闲”:1、入夜即解衣欲睡,可见“闲”。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可见“闲”。3、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可见“闲”。4、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可见“闲”。本文写景的特点:1、处处扣住“月”写夜游。①“如积水空明”可推见月色之明。②“藻荇交横可推见月色之清。。2、写月并不是繁词竟采,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3、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从竹柏影入手,使人推见月色清朗空明。本文抒发的感情:作者因贬得“闲”“自放于山水之间”赏明月;看竹柏,自适其适,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其中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寄托。月色入户点出当晚夜的特点——月色融融,而非月黑风高。念无与为乐者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低沉的喟叹。遂…寻可见急切访友的心意,也表明只有此人,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承天寺点题。怀民亦未寝显示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景(比喻)。写月色。这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都是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1、《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之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与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问答题:1.本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文中给我们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描写的对象是月光,创设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是作眷心境的体现。2.本来“解衣欲睡的作者为什么“欣然起行”?答: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和寂寞无聊使作者“解衣欲睡”,但月光悄悄走进门来,使作者如遇久违的朋友,睡意顿消,所以欣然起行。3.“欣然起行”中的“欣然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答:高度概括作者在寂寞夜中难得的兴奋和喜悦。4.文中哪些语句集中写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集中写景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修辞。5.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在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答:(1).“遂至承天寺”可以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2).从“怀民亦未寝”则显出二入的“心有灵犀”。(3).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的极为充分。(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6.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着耳”等句中,可以揣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和胸怀?答:美丽的月色一洗遭贬的忧伤,从郁闷中解脱出来,沉静中有喜色,可见作者的心性旷达、襟怀宽广。7、作者为什么想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答: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像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8、“月色入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拟人。写出了月光柔美可爱,它似乎懂得作者的心迹;知道他的心思。因而入户与之作伴。9、文中说“念无与为乐者”,结合文章内容,“念”的结果如何?答:“念”的结果是“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答:“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俗话说“知人论世”请你结合文章及对苏轼生平的了解,试谈谈苏轼的人生观以及给你的启迪。答:苏轼虽因官场失意的苦闷和惆怅,但面对至美月光,至丽竹影,还能有兴趣领略,从中看出作者旷达潇洒的人生观。12、作者为什么只去寻张怀民?而“怀民亦未寝”说明了什么?答: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而且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怀民亦未寝”体现了两个人相同的心境。1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月光虽非日日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处处可见,只要胸中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了这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14、“空明”二字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既是对如水月色的描绘,也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15、文中的结尾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感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个意思,一是那些追逐名例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经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和作者的旷达胸襟。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为朝尽忠的抱怨。16、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旷达或豁达。17、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答:月色皎洁、空灵、静谧。18、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喻请一一找出喻体,加以体会。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如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藻荇交”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其情,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19、如何理解“闲人”这个词的含义?答:(1)、指政治清闲的生活人,虽有还有抱负,却抑郁不得志。(2)有闲情雅致的人。被贬后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壮志难酬,自嘲为闲人。20、试就两文(《论承天寺夜游》)《爱莲说》)所表现的生活态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进行评注。答:相同点:小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慨叹知音少。不同点:《记》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来排遗内心被贬的悲凉。《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政治品德。21、选择一处比喻句做简要赏析(参考18)22、对月色的描写,储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1题上面“——”)答:庭中上下,一片皎洁透明,正像作者的光明磊落,作者处在其中,摆脱了被贬谪的沉重,忘记了人世的得失,进入了一个透明澄澈的世界。23、谈一谈对作者的自称“闲人”的理解。(19题)答:被贬后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壮志难酬,自嘲为闲人。24、对联:月一池水,夜游两闲人。月照无眠,中庭漫步;美景消烦忧,今夜得闲。世人累为贪图富贵,东坡闲因不慕荣利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