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题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C)。A.信息社会提出的挑战B我国加入WTO提出的挑战C.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10瑞安真题)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4.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6.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8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是:(B)A.1949B.1999C.2000D.20019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为主。(D)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B)A.校本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11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C.)A.甄别性评价B.选拔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做到。(C.)A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B.充分地传授知识C.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B)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多元智能14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环节的构成是(D)。A.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C.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知识—布置作业D.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15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C)。A.教学班B.年级C.学校D.社区16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D)的过程。A.传授与接受B.交往互动C.共同发展D.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1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D)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A.教师评价B.自我评价C.相互评价D.多样评价(多元评价)18基础教育改革中的(A)取代了教学大纲.。(2010泰顺真题)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学计划D课程大纲19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20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B)A.被动学习B.主动学习C.机械学习D.他主性学习21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A)。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2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布(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23不属于三维目标的(C)。(2011瑞安真题)A、知识B、技能C、意志D、态度24、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D)。A、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25、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A、以综合课程为主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以分科课程为主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26、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B)。3A、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C、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D、针对性整合性自主性27、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D)。①整体性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⑤自主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8、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C)。A、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B、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29、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D)。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30、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B)。A、课程性质B、基本素养C、教学原则D、评价建议31、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B)。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32、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D)。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33、“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4、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5、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C)。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36、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A)原则。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37、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A)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38、英国在199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B)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9、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B、信息化、网络化、自主化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D、信息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40、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A)A、发现法B、演示法C、指导法D、实验法41、“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B)提出了明确的要求。A、学习内容B、学习方式C、学习观念D、学习过程42、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B)。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5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B.知识传授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8..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9.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学生与教师)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ABCD)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11.国家课程标准是(ABCD)A.教材编写的依据B.教学的依据C.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D..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BCD)A.接受学习B.主动学习C.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13合作学习的特征是(ABCD)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B目标依赖、利益一致C.责任明确、义务感强D.集体奖励、共享成功14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ABCD)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差距评价模式D.自然探究评价模式三、判断(×)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6(×)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11.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12.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门课程。(×)13.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14《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1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16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