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瓶颈与突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社工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瓶颈与突破侯玲2008.7月载于社会政策国际论坛7月24日被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网转载(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摘要]在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过程中有助于受害者身心康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特性要求在其精神救助系统建构中需要专业社工介入。而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专业和职业,只有当其成为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才能在制度层次上使得精神救助成为社会性突发事件,乃至人们相关需求的常态服务。而在此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转变、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转型、服务本土化切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救助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关键词]专业社会工作;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ProfessionalSocialWorktoInterveneintheSpiritofSocialEmergencyReliefHouLing(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Abstract:Socialemergencyrescuesystembuildingneedsofprofessionalsocialworkersinvolved.Asaprofessionalsocialworkandsocialservices,communitydevelopmentprofessionalandvocational,onlywhenitbecameanimportantcomponentofthesocialsystemwhenthesystemlevelcanhelpmakethecommunityspiritofunexpectedevents,andpeoplerelatedtotheneedsofnormalservice.Inthisprocess,theprofessionalsocialworkservicespecialization,thetransformationofgovernmentfunctions,publicservicedeliverymodelchangesineconomicpolicytosocialpolicyintransition,thelocalizationserviceswithChineseurbanandruraldualstructuresystemisthespiritofprofessionalsocialworkinterventionmodeofdevelopmentassistance.Keywords:ProfessionalSocialWork;SocialEmergencies;SpiritofRelief一、引言关注心理卫生、干预精神危机,既是公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正常选择,也体现一个国家人文关怀和文明的程度。在西方国家,精神救助已经成为抢险救灾的一个当然的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有超过1000个专家团队在从事心理干预,对提高效率、保护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在我国,除了战争外,由于各类自然灾害,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每年平均约有两亿国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近5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到2008年年初的雪灾以及随后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8.0级强烈地震,发展到一个高峰。这场危机波及了大半个中国,数以万计的同胞瞬间失去了生命,四川汶川顿时成为了中华大地的国殇之地。不少人们在废墟中永远地沉默,而幸存者和救援者则目睹了人员大量伤亡、亲属离散,再加上物质生活条件的急剧恶化、社会生活秩序异常等,在心理上留下无法弥合的精神创伤,并会强烈地支配着其行为,而这种精神创伤也给整个社会管理机制带来前所未有的震动。精神救助显得尤其重要。从国内外大灾救助经验看,不管是印尼海啸,还是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精神救助工作都在受害者的心理康复中发挥了明显作用。针对频发的社会性突发事件,我国现在已经建有一整套的救灾体系,中央到地方也相继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但是,相关精神救助工作尚未通过政府或者政策完全展开,尤其是灾后的精神救助被忽视,受害者精神救助往往让位于物质救助。如何借鉴国外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性性突发性事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符合本土化的精神救助支持网络是社会工作者首要的任务。专业社会工作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②]。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和人与社会、人际之间以及各种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以专业的角度和国际经验来看,专业社工介入精神救助有着其他学科和救助方式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的中国社会工作都还尚无太多的理论成果来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救助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都会暂时存在较难逾越的屏障。二、专业社工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瓶颈体现(一)社会接受限制1、精神救助让位于物质救助,精神救助理念缺失。当前的危机干预重物质帮扶而轻心理救助,使得精神救助让位于物质救助,处于相对缺失状态。社会性突发事件不仅仅使得当事人物质财产受到重大损害,生命本身受到严重的威胁,在心理上更受到摧残,其所造成的心理危机远远大于物质和身体本身受到的损害。面对严重的心理及精神危机,部分人能有效地将精神创伤在意识中进行整合、认知和组织,得以恢复到正常心态。不过,大部分受难者并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除这种心理危机,加上他们对心理健康认知程度低,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心理卫生服务,也不会去主动去寻求这些帮助,更有一些人可能以各种方式拒绝心理救助。然而,以当前的情形看,在我国,每当遇到社会性突发事件,人们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更为注重的还是物质救助,整个社会救助主要针对财产损失、生命本体伤亡进行无偿援助,帮助受害人恢复家园,而忽视了心理阴影对受害者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社会整体精神救助理念的薄弱,精神救助处于相对缺失状态。2、心理健康认知层次较低,精神救助内涵缺失。危害性是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但人们在精神救助过程中往往忽视危机后心理健康及其恢复的社会性内涵。就直接受害人而言,在突发事件中丧失生命的,留下大量无法恢复的问题;而间接受害人,由于失去亲人,往往导致缺失家庭的出现,加上原有的生活系统巨大而复杂,受害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往往遇到自己都想象不到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社会性突发事件往往还导致人口的无序迁移,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运行机制;灾后的社会重建工作也会留下许多的后续问题,如社区的恢复、城市功能的恢复等;社会性突发事件也容易导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③],整个社会结构往往受到重大的冲击。这些社会性影响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往往会对个体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甚至社会大众对社会关系、政府形象、生存伦理也会产生质疑,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更难消除,SARS事件是警钟也是教训。危机后心理健康的这种社会性内涵使得对受害者社会关系的恢复和重建在精神救助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从国内外现有的危机干预精神救助来看,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社会性内涵认识不够,往往更为注重危机后个体心理创伤的治疗,这使得精神救助中一再强调的心理、精神、社会基本价值观的重要性受到挑战和威胁。其结果是精神救助往往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个体无法通过当前的心理救援活动获致康复。精神救助本身内涵在实质上处于缺失状态,专业社工在精神救助中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3、专业社会工作的意义与作用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知。首先,专业社会工作基本导向和原则的社会意义和作用还缺乏社会认知。专业社会工作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基本导向和原则。相对于传统的患者治疗方式、施恩者工作方式而言,社会工作者把案主看作是弱势群体,但同时强调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伙伴关系,强调弱势群体的长处,承认弱势群体是积极的主体;社会工作者还能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广泛多样的组织网络在增权使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它既可以满足目标人群的需要,也可以在培养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积累社会资本,让个人有机会奉献自身的资源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过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及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精神救助过程中的边缘化地位,使得本土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基础极为薄弱。其次,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及其作用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一是专业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方法作用和意义长期边缘化。专业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在帮助弱势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自我肯定行动、进行健康提升与管理等有重大的意义。个案社会工作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解决弱势群体及家庭遇到的各种问题,挖掘其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以维护个人或家庭的幸福生活。[④]小组社会工作以小群体为入手点,在小组内外开展工作,向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促进个人以及群体成员间相互合作。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推进社区事业平衡发展的一种社会工作方式。在精神救助过程中可以通过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参与、合作和互助,参与重建社区,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进步,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二是专业社会评估作为一种评估手段和方法被忽视。专业社会评价是政府指导和评价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之一。[⑤]目前它已经成为一些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的主要工作方法,尤其是在援助项目和扶贫项目的实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社会评估过程中可以借助其自身的基层工作优势和视角,确保项目投入给精神救助对象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采取某种方法增强项目的持续性等等。不过当前,广大民众对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及效果知之甚少。以重庆为例,仅仅有7.2%的人听说或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及手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现实中的社会认同度相当边缘化。加上当前许多以社会工作者身份出现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并没有“专业化”,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又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这种社会工作非专业化、半专业化的现实情况,使这种专业社会工作边缘化的倾向一再加强。在重庆2004年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爆炸事件之前,政府、社区、专业机构缺乏对其项目执行的社会评估,在其危机爆发后的迁址重建这一过程中也极少涉及系统、专业的社会评估,这使得许多善意的、美好的项目设计和目的最终未能变为现实。第三,专业社会工作者困难救助者角色的独特优势还未为人们所重视。对困难者实施救助是社会工作的本义之一。专业社会工作者由于常年深入基层,对基层的真实状况比较了解,加上又具有专业的素养和方法技能,在困难救助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社会工作者除了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应急服务工作,还可以开始一系列跟踪服务。一是帮助弱势进行心理和生活调适,帮助他们解决遗留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二是推动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使专业社工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和谐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指导建立新型的社区人际关系。专业社会工作者所具有的传统工作手法,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将有利于在社区创建互助关爱氛围,在邻里间倡导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友好风尚,建立新型的社区人际关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大众包括社区服务人员并不能从意识或行为层面意识到其应有之服务理念和内容,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官僚化倾向逐渐严重,社会工作应有和应发挥的独特作用实际上没有在精神救助过程中真正突显出来。第四,专业社工作为社会政策建构者的角色被忽视。在政策制定和制度的设计环节专业社会工作者表现为弱者利益的维护者。社会工作主要关心的是弱势群体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受惠,这种专业取向使其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常常自觉成为广大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加上社会工作长期从事基层服务工作,与弱势群体和贫困者有着密切的接触,最了解基层民众的需要和其遭遇的实际问题,在立场上也最维护这一群体利益。社会工作也因此成为贫困者需求与问题的最主要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