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育目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孙玲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目的概述•1.含义•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2.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的具体化。•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由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方式、教育目的三个内容构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3.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2)调控功能对教育规划、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具有指导、协调、控制作用。•(3)评价功能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教育目的。[选择]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学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柏拉图、那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评价: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没有对个体的需要做足够的关照。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主张: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评价: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与自由发展,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3.教育无目的论•主要观点:“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代表人物:杜威•评价:“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教育目的应当落实在教育过程之中,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但是这种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具体因素: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指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具体因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熟背)•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2.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1957年,毛泽东提出建国后第一个教育方针。•1982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四有、两爱、两精神”。•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1.落实教育目的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2.落实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2)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一是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是一体的。•(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面的发展。•(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一位在二战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中学校长,每当他的学校来了新老师,他都要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他在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见过这样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妇女和婴儿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请你结合此案例谈谈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案例分析•肖川:“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教育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2007年第十二期《人民教育》)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