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孙玲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学校第二章学校第一节学校概述第二节学校文化第三节学校管理第四节学校、家庭与社会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1.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1)定义: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2)基本功能: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3)基本条件[简答,熟背]a.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b.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c.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条款第二十六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2.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前者反应学校体系的不同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后者反应学校体系的不同功能及相互关系。[结合教材36页图加以理解]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双轨制)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重点,熟背)欧洲双轨制的形成(了解)轨道1: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文艺复兴前,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教会学校(文艺复兴时,现代小学的前身)→初级中学(19世纪后半叶,义务教育先后延长到8-9年)→高等职业学校———自下而上发展路线(大众职业性学制系统)轨道2:欧洲古典大学(14世纪,设文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等)→古典文科中学(文艺复兴前后,文法中学、公学、文科中学,大学预科性质)→演变为高级中学——自上而下发展路线(学术性学制系统)3.现代学制变革与学校的大众化直到20世纪初以前,西欧各国都实行严格的双轨学制。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学制从小学开始向上逐步并轨。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双轨学制必然要逐步过渡,最终走向机会均等的单轨学制。从当前看,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20世纪中期之后,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就成为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一个主旋律,构成了现代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正由职前准备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向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过渡。4.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重点)(1)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2)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3)1905年,清政府下诏,停止科举,从此新式学校得以迅速发展。(“废科举,兴学堂”)(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按照“五育并举”的方针进行学制改革,颁布“壬子癸丑学制”。(5)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在总结民国以来学校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西方国家学制基础上制定的,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至今仍被广泛采用。5.我国现行学制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四个等级,横向分为若干的不同的类型。①幼儿教育(幼儿园)。②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③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④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1.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记标题/内容选择](1)设置目的不同。学校:培养人才;企业:营利。(2)调节手段不同。学校:经费多渠道,主要财政拨款;企业:以资产为基础的经营性活动。(3)与政府关系不同。学校:自主办学,受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企业:自主经营,市场调节。(4)产出不同。学校: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企业:商品。2.学校公益性的具体表现[简答,熟背](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3)公益性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4)公益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公立学校,同时也体现在私立学校中。(注意判断题)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条文第二节学校文化一、什么是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2.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流文化;二是学生亚文化。二、学校文化的形式学校文化物质文化:物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制度文化学校传统:通过文化传承影响学校仪式: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学校规章:制度化的行为规范精神文化: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三、知识拓展:朱熹与白鹿洞书院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曾主持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而享盛名,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兴复意味着中国书院制度的成熟。因此王昶在《天下书院总志》序中称白鹿洞书院为“天下书院之首”。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第三节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1.沟通的内涵: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2.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3.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个人间得自发交往非正式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小道消息4.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1)主观方面的障碍: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受者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2)客观方面的障碍: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造成的沟通障碍。(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可能使沟通受到影响。5.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简答)(1)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2)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4)注意信息的时效性;(5)重视对信息的反馈。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1.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2.评价学校绩效,国内外学者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理论:目标模式;投入—产出模式;需求满足模式;环境适应模式;学校内质优化模式。(了解)3.学校绩效评估的意义: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提高绩效。(具体展开见教材P47)三、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简答](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教学。(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2.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2)法律方法:运用法律来进行管理的方法。(3)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的方法。(4)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的方法。(5)学术方法: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容的文件。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试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等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我国课程计划的编制实行统一性、确定性与多样性、灵活性的结合。我国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校教育目标、学科的设置、教学总时数和教学通则采取统一的基本要求,在全国一体执行。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我国教科书编写、审定和使用实行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方针,也就是一个教学大纲、多套教材的方针,给予地方和学校以一定的选择权。我国实行教材审定制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可在全国范围供选用;经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可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供选用。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绝对评价方法。现在一般实行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定。对小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以及升留级不具有淘汰性质。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我国建立了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小学教师职务设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三级教师。小学教师职务逐步实行聘任制。聘任教师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三年,可以续聘。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为什么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课后习题](1)“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3)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儿童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放。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背诵/简述]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影响。(2)学校的教育水平(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2.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国外学者把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带来儿童发展上的问题:父母在经济生活上过多给予子女,在感情生活上过度依恋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过分照顾子女。这些做法有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熟背/简答](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3.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