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中国生态迈向世界文明尊敬的党组织: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对我们指导和帮助是极大地。这些都促使我们关注环境问题,思考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环境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并成为新世纪倍加关注的世界性问题。2008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与世界分享了绿色奥运的文明理念,同时也从现实出发,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兑现“绿色承诺”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如何借鉴绿色奥运的经验,在“后奥运时代”,留住北京的蓝天?如何在积极探讨当前环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恰当回应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排放等国际环境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如何从生态文明的层面,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探讨当比如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等热门话题,寻求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切合实际的解决思路?诚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留下多方面的宝贵遗产,在生态环境方面,“绿色奥运”切实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0%。”此外,作为对北京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地区,河北、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周边省区市也都行动起来,出台了专门的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以协助保障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坚定的信心,空前的力度,严格的举措,推动了北京空气质量的稳步改善。北京达标天数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去年的246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也下降了10%至60%。“绿色承诺”的兑现让人们意识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只要坚定信念做出努力,环境问题最终可以解决;其次,在面对城市的环境压力时,国家在能源政策或工业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相关调整,能够得到深远的益处,有利于在更高层面上对产业链进行分析。因此,奥运会在改善环境及发展重点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2008,给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塑造了崭新的起点。奥运期间的环境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清澈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婆娑的树影,给各国运动员和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奥运结束之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物的“双升”局面已初露端倪。后奥运,北京环境何去何从?朱彤教授指出,奥运会后的空气质量虽不会比奥运期间好,但一定会优于奥运前。如何将“绿色奥运”的绿色留在北京,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北京目前的空气质量仍不令人乐观,朱彤教授提出,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极其复杂,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导致北京的空气污染基数过大,此外,不利气象条件和局部地形都影响和制约着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要在后奥运时代,让绿色继续点亮北京城,需要短期和长期的措施配合完成。因此,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建立奥运后环保的长效机制。要严格限定高污染企业开工条件;其次,要调整城市发展的工业结构,北京应该以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工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同时,也应该帮帮周边省市发展污染少的高科技产业、绿色蔬菜养殖严格……,从而避免地区之间的大气相互污染;再次,还应该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同时,基于北京的公共交通网络得到了系统完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方式,以此来缓解机动车带来的环境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空气质量不会降到奥运前的水平。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起就要关注环境问题,着手实践,从自己的意识开始改变,从我们的行为开始进行。就像我们所熟悉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中也一定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我们要会有探索的学习与实践,做时代的主人。汇报人:夏燕2008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