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不但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也是药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并简要介绍解剖学知识。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解剖学和生理学中重大新成就和新进展。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细胞和组织、血液、各主要系统(如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的生理特点、生理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3、学时安排总学时为64学时。4、教材选用情况艾洪滨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修订版)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言(2学时)[基本内容]1、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解剖学分类。2、细胞与分子生理学、器官生理学、整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解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尸体解剖和显微技术。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方法和慢性实验方法。4、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基本要求]了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剖学和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第Ⅰ部分人体的构筑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自学和实验课讲述)[基本内容]第一节细胞1、细胞:单位膜的概念与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2、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微丝、微管、中心体、核膜、核仁、染色质(分裂期的染色体)。3、细胞的增殖:间期(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第二节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上皮组织的分裂。被复上皮的结构和功能。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与基底面。基底膜与游离面附属物。细胞间连接。腺上皮与腺的结构特点。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概念。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与结构。基质的化学成分与特点。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网状结缔组织的结构功能。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3、肌组织:骨骼肌细微结构:肌小节、Z线、粗微丝、细微丝、横管、肌浆网。肌组织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结构的区别。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一般特点与功能。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的分类。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的区别。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与功能。[基本要求]1、了解细胞增殖的方式与细胞周期。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2、掌握人体及高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某些亚细胞结构与功能。3、解决单位膜的概念与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4、重点掌握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二章外皮系统(自学)第Ⅱ部分支架和运动第三章运动系统(6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骨骼第二节骨骼肌运动[基本要求]1、掌握骨骼的基本构造、肌的形态和功能。第四章神经和肌肉生理(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第二节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现象第三节肌肉的兴奋与收缩[基本要求]1、重点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3、掌握兴奋收缩耦联。第Ⅲ部分整合与协调第五章神经系统(1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概述分部、机能与常用术语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脊液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第四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脊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概述。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脑的解剖。灰质、白质、皮层、神经核、网状结构概念。脑神经的组成、分布与功能。脑与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屏障。2、神经元和神经纤维3、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突触传递、突触的一般结构、电突触、非突触性化学传递。4、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递质的共存、释放、失活。受体学说。5、反射活动的规律。第五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丘脑的感觉分析功能: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系统的功能及特点。2、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体表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3、内脏感觉的特征、痛觉。第六节神经系统队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2、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4、基底神经节躯体运动功能。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及生理特点。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的概念。受体及其分类。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各器官的支配。2、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八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条件反射。2、学习与记忆。3、大脑皮层电活动。睡眠。[基本要求]1、了解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学习与记忆、脑电图、睡眠。2、掌握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概念、掌握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3、解决神经系统对上行感觉的生理功能、躯体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重点掌握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反射与反射弧。第六章特殊感觉器官(眼、耳)的解剖和生理(自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概述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视觉器官-眼1、眼球的结构:眼球三层壁、角膜与巩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视网膜、黄斑与乳头。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晶状体及其调节。房水及其循环。玻璃体。2、视觉的产生:成象、感光细胞的功能、视觉的传导。第三节听、位觉器官-耳耳:外耳、中耳、内耳的基本结构。听觉生理、平衡功能。[基本要求]了解眼和耳的基本结构、视觉生理、耳的听觉生理及平衡功能。第七章内分泌生理(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激素1、内分泌腺与激素的概念、人体内分泌腺、激素的化学分类。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2、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基因表达学说。3、激素的分泌及调节。第二节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1、垂体门脉、下丘脑调节肽。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3、生长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催乳素、催产素。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2、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3、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甲状腺分泌功能的调节(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反馈作用)。甲状腺功能障碍。第四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1、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2、降钙素分泌的调节、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对钙浓度的双重调节。第五节肾上腺1、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的结构特征、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2、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的组织结构、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六节胰岛1、胰岛的形态与结构。2、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及与糖尿病的关系。3、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基本要求]1、了解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松果体及其激素、胸腺素、前列腺素。降钙素分泌的调节、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对钙浓度的双重调节。2、掌握激素的分类、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3、解决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基因表达学说。4、重点掌握甲状腺激素及生长素的生理功能、胰岛素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第Ⅳ部分身体机能的维护第八章血液(6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体液的概念,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血量。1、血液的组成。2、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3、血液的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液粘滞性、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液酸碱度及其调节。第二节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1、红细胞:红细胞的形态、数目、成分、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主要功能、红细胞生成与破坏。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红细胞异常增多与贫血。2、白细胞:白细胞的分类、形态、数目、各类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3、血小板: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的形成与破坏。第三节血液凝固和止血1、凝血因子2、血液凝固基本过程。3、体内抗凝血因素。4、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6、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7、纤维蛋白溶解与血凝之间的动态平衡8、血型和输血9、血型和红细胞凝集10、红细胞血型11、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系统12、输血的原则[基本要求]1、了解体液的概念、血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系统。2、掌握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纤溶系统生理意义。3、体内抗凝血因素、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血液的理化性质、输血的原则。4、重点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第九章循环系统生理(1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心脏生理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的特征、自动节律性、传导性的特征、收缩性。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3、心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房舒缩的时间顺序。心动周期中房室压力变化、瓣膜开闭及血流方向。心音、心率。按心电、心音、血压波测定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泵血功能的调节。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4、体表心电图:心电图及其引导方法、正常心电图及各波的意义。第二节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各段血管的血压。动脉血压值。收缩压与舒张压及脉压。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脉搏。外周阻力、血量与血液粘滞性。静脉血压与血流。2、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生理意义、微循环的调节3、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4、淋巴循环:淋巴管的结构。淋巴结、淋巴循环的途径与生理功能。水肿。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血管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减压反射。2、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第四节器官循环冠状循环和脑循环。[基本要求]1、了解心脏及血管基本结构、心电图及其引导方法、淋巴循环。冠状循环和脑循环。2、掌握心的泵血功能、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3、解决血压形成机制、4、重点掌握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心电图各波及意义、微循环形成及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第十章呼吸生理(6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肺的功能解剖呼吸的概念。呼吸对机体的意义。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肺的结构、位置与形态。支气管平滑肌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肺泡的结构与功能。肺血液循环及其特点。第二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吸气动作与呼气动作。肺扩大与缩小的原理。呼吸时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胸膜腔负压及其生理意义。2、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3、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功能余气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解剖无效腔。第三节气体交换和运输1、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和CO2的化学结合。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呼吸中枢及节律呼吸的形成。2、呼吸调节:神经调节(肺牵张反射及其意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化学性调节(O2、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异常呼吸。[基本要求]1、了解呼吸的基本概念、呼吸道与肺的结构、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的血液循环、气体的交换过程、肺容量、异常呼吸。2、掌握肺的神经支配、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掌握肺通气量、气体的运输过程。3、解决呼吸运动基本原理、肺泡的结构与功能。4、重点掌握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及其意义、二氧化碳、酸碱度、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生理(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概述1、消化、吸收的概念及意义。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的构造: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分段)、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