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一、我国的消费率长期偏低导致国民经济增长乏力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其中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和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以及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最终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般用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表示为: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GDP)×100%。合理的最终消费率是指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提高,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合理运行的最终消费率。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率在20多年来总体趋势是先高后低,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略有回升,但始终未能超过改革开放初期水平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偏低,且呈下降趋势。我国消费率:1952—2001年的50年中,平均为65%;最近10年,平均为59.5%;1998年采取增加居民收入措施以前为58.1%;2001年也只达到60.6%。第三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一、我国的消费率长期偏低导致国民经济增长乏力1.长时期看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六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平均为66.1%,居民消费率平均为52.2%;七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平均为63.4%,居民消费率平均为51.0%;八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8.7%,居民消费率平均为46.1%;九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4%,居民消费率平均为47.1%。十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6.1%,居民消费率平均为44.0%。1.长时期看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1978-2005整整28年中,居民的平均消费率为48.3%。20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每年的消费率皆低于平均水平。1.长时期看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2004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仅为53.0%,居民消费率仅为41.5%,双双创下25年来的新低。(如表1)消费率最低的年份2004年和消费率最高的年份1982年相比,消费率下降了12.6个百分点。从消费率的图形变化来看,以1994年分界,1978-1993年和1994年-2004年居民消费率的变化曲线正好都是倒U型。过去三十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而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则一跌再跌,尤以过去七年为甚,从2000年的62%下降到2007年49%,其中居民消费从占GDP的46%跌到35%。这使经济增长逐渐失去了两大内需因素之一的支持。2.与GDP增速比较居民消费增速偏低近20年来我国消费率与居民消费年均增速低于GDP年均增速,与同时期世界消费同步或略高于世界GDP增长的基本趋势相悖。据计算,1986-2004年,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长15.74%,而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年均名义增长仅为14.55%和14.48%,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1.19和1.26个百分点。考虑价格因素,1979-2004年最终消费实际增幅更低于GDP增幅2.4个百分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消费增长低于GDP增长的幅度进一步扩大。3.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从横向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低于其他国家,而且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0-35个百分点左右。如表2,从居民消费率的绝对水平来看,1990年以来,除东亚国家之外,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基本上在60%以上,而自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一直都低于50%,比低收入水平国家低10-23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低12-17个百分点左右,比高收入国家低11-16个百分点比南亚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3.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表3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在《发展的模式1950-1970年》中采用多国模型所给出的标准结构,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左右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951美元(以1995年美元计),接近1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3.35%,远远低于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表4印度尼西亚、泰国、玻利维亚、菲律宾、哥伦比亚和韩国六国在人均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均在60%以上,而中国2003年的居民消费率比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低了25个百分点。可见,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严重偏低。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比例来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变化不大。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第三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一、我国的消费率长期偏低导致国民经济增长乏力21.10%19.60%21.40%20.60%22.30%18.00%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2.50%“六五”“七五”“八五”“九五”2001年政府消费比重第一,收入水平低和收入分配不公是最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虽然不断提高,但远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资料显示:按不变价格计算,1996—2003年GDP年均增长8.1%,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只有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年增长4%,职工工资增长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1999、2002、2003年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92%、18.7%和45%,而职工工资总额只分别增长7.9%、11.2%和12%。第三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二、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工资增长慢《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8月14日报道说,中国工资增速远落后于GDP增速.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成长速度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这一段路程大概用了30年时间;而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近30年,工资却只有美国的1/20、日本的1/2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据统计,1997至2003年7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GDP增长率与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年份1978-19901990-2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均值GDP增长(%)9.110.48.87.87.187.389.19.58.5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8.46.93.45.89.36.48.513.497.77.8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6.14.54.64.33.82.14.24.84.36.84.55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收入差距加大1984年,我国基尼系数是0.26,1994年达到0.434,超过0.4的临界点,且近年仍在缓慢攀升,2000年达到0.458。2004年为0.465,2005年迅速上升并达到0.47.按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一旦达到0.6,社会动乱可能随时发生。关于吉尼系数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吉尼系数小于0.2,收入绝对平均吉尼系数0.2-0.3,收入比较平均吉尼系数0.3-0.4,收入基本合理吉尼系数0.4-0.5,收入差距较大(国际警戒线0.4,社会不稳定线0.43)吉尼系数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差距加大“最贫困的10%的人口,所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1.8%,而最富有的10%的人口,所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将近30%。”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在出席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时表示,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不仅影响大众有效需求的生成,制约经济发展,还正在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年份最低收入阶层(10%)低收入阶层(10%)中偏下收入阶层(20%)中等收入阶层(20%)中偏上收入阶层(20%)高收入阶层(10%)最高收入阶层(10%)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倍)收入比重(%)收入比重(%)收入比重(%)收入比重(%)收入比重(%)收入比重(%)收入比重(%)19916.77.917.519.422.012.114.43.0119926.27.617.119.422.012.615.13.4119935.87.216.519.022.113.016.43.8119945.46.916.018.922.513.216.94.1119955.67.016.319.022.413.116.73.9219965.56.916.119.722.513.116.93.9119975.36.716.119.022.513.316.94.2219985.16.615.819.122.413.317.64.4319995.06.415.619.022.713.517.64.6220004.86.316.018.822.513.818.05.0220014.66.115.618.622.813.818.85.3920023.55.214.417.322.014.021.77.8920033.45.213.917.422.014.122.38.4320043.45.113.417.422.414.523.68.87表一1991-2004年城镇各收入阶层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占全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说明:①“收入比重”是指各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总额占全部城镇居民可知配收入总额的比重,系作者根据原始资料计算而得。计算公式为:某一收入阶层的收入比重=(该收入阶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该收入阶层的调查户数×该收入阶层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总调查户数×全国城镇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其中,1991-1996使用的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指标,1997-2004年使用的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指标。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5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2005年。年份最低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中偏下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中偏上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最高收入阶层19911.061.010.980.950.920.910.8519921.081.000.960.940.900.860.8119931.071.000.960.930.890.850.7819941.081.000.960.930.880.850.7719951.071.000.960.930.900.850.8019961.080.990.960.920.880.840.7719970.960.900.860.830.800.770.7119980.970.900.850.820.780.760.6919990.960.900.850.800.770.750.6820000.960.900.850.810.790.750.6920010.960.900.850.810.760.720.6520020.990.890.850.820.780.760.6920030.990.890.850.800.770.730.6620041.000.890.850.800.760.720.66表21991-2004年按收入等级划分的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图31991-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0.8550.8250.820.8160.8260.810.8110.7980.7890.7960.7740.7830.7690.7620.70.720.740.760.780.80.820.840.860.88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年份消费倾向时间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消费倾向0.8550.8250.820.8160.8260.810.8110.7980.7890.7960.7960.7830.7690.762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