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刘小学车宁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它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在观察了解与发现中受到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而《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在本组课文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主要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探路的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阅读科普文章,以及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二、说对教材的处理1、因这篇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适宜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但我认为在处理教材时,还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如:“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班服能再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和“终于”两个词体会科学家为揭开这个秘密下了很大的功夫,体现了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又如三次试验结论的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我抓住“配合”一词,让学生通过加上这个词和去掉这个词读句子,感受科普类文章用词的准确性!2、这篇课文我是分两课时完成的。第一课时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脉,了解课文大意,更关键的是让学生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进行探测的装置,作者有一个“和”把它们连在一起,那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样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一清二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即:抓住关键词句和段落,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抓住课文7、8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朗读、说收获,师生再以简笔画边说边绘图,然后借用课件展示的方式,使学生把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刻在心中,最后通过习题练习的形式总结。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三、说教学反思回想整节课,觉得还有几处不足:第一是学生的“读”还不够好,朗读缺乏层次性,而且唱读现象严重,所以以后我应该在朗读指导方面多下功夫。第二是对学生放手不够。教学中,我只把科学家三次试验是怎么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经过孩子们讨论交流,表格虽然填正确了,但我觉得自己在组织形式上还有点欠考虑,使小组中的凝聚力和组组间的竞争意识为调动起来。第三是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也许是由于天热,加上自习上课学生不习惯,个别学生精神不振。即使老师用成倍的激情感染他们,还是达不到90%多得参与率。第四是最大的不足,那就是未按照我校提出的“三五七模式”进行教学。对于这一模式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向各位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