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月6日在襄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襄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秦军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困难局面,持续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迈上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预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0亿元,经济总量由全国城市第75位跃升至第56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倍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实现翻两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实际投资、工业投资分别是前五年的4倍、4.9倍、3.7倍,集聚世界500强企业28家。高新区综合实力居国家级高新区第33位,6个县(市)和襄州区在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中均列第一方阵,枣阳市挺进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占比明显提高,在汉江流域的经济首位度显著提升。产业转型明显加快万亿工业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汽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突破2000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我市成为新能源汽车、军民结合、再生资源利用三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襄阳云谷”成为全省信息化支撑平台,我市成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创建试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整市进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中心城市能级蝶变,东津新区骨架拉开,旧城更新成效显著,中心城区路网体系初步建立,“一心四城”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初步建立,襄宜南一体化、河谷组群、枣阳副中心、保康生态旅游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四化同步”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铁路枢纽、国家公路主枢纽和航空港吞吐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我市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改革创新持续突破实施100多项全国、全省改革创新试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开放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获批建设,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国际友城发展到19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市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改善民生三年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全面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33.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4万城乡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居全省前列,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我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信访维稳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我市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称号,成为国家安全发展和食品安全试点城市。与此同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日益巩固,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市其它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来,我们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风行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补短板”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呈现“经济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效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8%和9.7%,计划生育、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强化经济发展支撑。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220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超过70%,投资88亿元的猛狮科技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宜城。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30个,完成投资666.7亿元;竣工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全面落实万亿工业强市建设措施,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开展降成本行动,为企业减负45亿元;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利用汉江产业基金和县域经济调度资金,帮助186家中小企业缓解了融资难;组织千名干部进千企,帮助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72个,竣工投产85个,三环锻造、卫东化工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4.4%,“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东风俊风和众泰两款纯电动轿车投产下线,骆驼动力电池一期项目竣工投产,雅致新能源乘用车、国能动力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云服务、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速,高新区成为全省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心城区18个专业市场有序外迁,专业市场集聚区初具规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9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得到国家农业部肯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加快推进创业创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8家,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90项;襄阳科技城正式开园,全市新增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团队23个、大学生创业者3123人,市场主体总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二位。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使用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棚改贷款111.2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45299套,其中市区改造18869套,基本实现了货币化安置;东津新区成为首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东津高铁站城市综合配套工程开工建设,中心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内环南线东延伸段、316和207国道市区段建成通车,绕城高速东段和南北轴线将于春节前通车,新增城市绿地30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开工建设海绵城市1121万平方米,城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蒙华铁路、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建设快速推进,襄北编组站改扩建完工;麻竹高速襄阳西段、保宜高速襄阳段建成通车,建成一二级公路300公里、农村公路1000公里;襄阳机场航站楼主体完工,雅口航电枢纽开工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积极推进美丽襄阳建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34天,汉江襄阳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水平,22.8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体系基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绿满襄阳”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新增省级绿色示范乡村121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28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住所登记信息申报制和企业集群登记。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实体经济467.8亿元;新增新三板和四板挂牌企业41家,上市公司股票增发融资34.1亿元,发行企业债券46.3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1.4亿元。居住证制度正式实施,常住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宜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同比增长33.1倍、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襄阳轴承波兰项目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一带一路”项目。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全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130户,减少贫困人口11万,出列贫困村140个。培训各类劳动者13.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9.1万人。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统一的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三无人员”自愿集中供养实现全覆盖,城镇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和公积金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幼儿教育实现新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医药卫生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市成为全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健康城市评价试点。各类惠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阅读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引起了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城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创建全国综治“长安杯”取得积极成效,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襄阳五年来的变化和进步,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投资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襄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铸就了新的起点,但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看到:发展不够仍是襄阳最大的实际,实现经济总量占全省六分之一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新动力支撑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带来的实体经济阵痛仍在加剧;改革进入深水区、调整触及深层次,化解矛盾的成本高、难度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实现绿色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等。我们一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安排未来五年,是襄阳决胜率先全面小康、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市十三次党代会科学研判走势、准确把握大势,赋予了襄阳未来发展新使命,这就是: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新局面。我们务必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强烈的使命担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敢为人先、奋发竞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不断开辟转型跨越新境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创新驱动、智能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