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年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四年来的主要工作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银川实现发展理念重大转变、发展内涵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四年,是经受各种困难和挑战,逆势而上、顺势而为,取得改革发展新成就的四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2258”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市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200亿元至1500亿元四个台阶,预计年底达到1580亿元,是2012年的1.4倍(下同),年均增长9%,占全区半壁江山;规上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年均增长10.1%,工业增加值跃居西北省会第二;固定资产投资1695亿元,年均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亿元,增长1.66倍,年均增长13.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52元和12096元,年均增长8.8%和9.7%;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9:51.3:44.8,三产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四年来,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银川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明显跃升。主动承担为国家和自治区向西开放闯新路、做贡献的重要任务;国务院批复《银川城市总体规划》,“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得到强化,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居住在银川、创业在银川等七大品牌进一步凸显。承担着行政审批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十多项重要改革的试点任务,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之一。举办承办的中阿博览会、WCA世界电竞大赛、TMF全球智慧城市峰会和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礼成为四大世界级盛会品牌。银川从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小省会,跃升为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国家能源和优势农产品的“大后方”跃升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四年来,我们认识和引领新常态,优化布局,调转结合,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不断强化对新常态下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规律性认识,适时调整出台工业19条、房地产16条等150余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调控工具,对冲经济下行,实现了从资源型向多元型经济的转变,从土地财政向新经济财政的转变,从传统旧动能向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动能转变,经济呈现出较强“抗压性”。一是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应对经济下行。在区域布局上,强化“全域银川”理念,推进永贺灵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开辟滨河新区功能区,城市由“阅海时代”向“黄河时代”跨越,由单核突进向双核驱动转变,城市规划面积扩展到2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了34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稳一、优二、提三、育新”,规上工业中“两化融合”企业占66.5%,优势主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大数据、电子竞技等新产业新业态率先布局、蓬勃发展。在园区布局上,新建综合保税区、通航产业园和临港经济区,iBi和TMT育成中心融合发展,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大园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0%,成为引领全区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建成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3个,省部级共建实验室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发展高新企业51家,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5%,为经济转型“加钢淬火”。铸件3D打印、羊绒分梳、煤基烯烃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现代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8%。以舍弗勒轴承、小巨人机床、巨能机器人、银川大河数控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据国际高端市场,智能制造水平居西北第二;以天通、佳晶蓝宝石和隆基硅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单打冠军;以伊品、泰瑞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以中银、恒天如意为代表的现代纺织崛起,带动轻工业上调6.5个百分点。三是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转型。加强与中兴通讯合作,建成大数据中心一期,引进“好大夫”“微医”等大数据企业13家。荣获“中国数字化转型领军用户奖”。WCA电竞大赛成为世界最大的第三方电竞平台;建成银川通航机场暨通航产业园;培育“双创”基地(空间)100个,共享装备进入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众创、众包、众筹、众扶四众拾柴添薪助力。新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带动税收增长12.8%,高于传统产业7.5个百分点。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转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大阅城、新华联、万达广场、国际会议中心、润恒城、公铁物流中心等一批“双十工程”和物流园区建成运营,现代物流总额达到2660亿元。以信息产业、知识产权转化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iBi育成中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实施中阿文化园、军博园、三沙源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旅游收入达到110亿元,入选十大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会展业荣获国家“金海豚”大奖。五是大力发展“三精”农业带动转型。粮食生产“十三连丰”,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7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2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灵武长红枣等一批名优特农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六是优化投资结构引领转型。持续开展“准备之冬、建设之春、发展之夏、收获之秋”活动,实施项目4306个,三产投资占比达到60.8%,提高9.7个百分点。创新投融资模式,运用共享思维聚合资源、资本,打造智慧城市、恒天如意纺织产业等一批标杆。四年来,我们着力打造“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名片,推动“美丽银川”向“美好银川”转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三座黄河大桥,打通新建扩建主干道路13条200公里,改造小街巷55条15公里,“八横十八纵”路网构建起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5.4个百分点。获批第二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拆迁1661万平方米,新建安置区30个570万平方米,20万人乔迁新居。实施既有节能改造830万平方米。新建15个小城镇、49个中心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配套七到位。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举,“数字城管”“以克论净”等新模式推广应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在永宁县召开。坚持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并举,实施110国道、滨河新区等大整治大绿化工程,新建续建徕龙、唐徕等市民休闲公园39个、小微公园60个,绿博园建成投用,成功举办首届中阿绿博会。治理沙化和荒漠化土地180万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99%、41.03%和16.57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实施西部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艾依河、宝湖等扩整和岸线景观提升工程,新增水域1.4万亩,湖泊湿地面积占建成区的十分之一。实施“蓝天工程”,拆除燃煤小锅炉548台,淘汰黄标(老旧)车4.3万辆,启动华电灵武电厂“东热西送”工程。“塞上湖城”“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开展“书香银川、银川书香”等活动,评选“最美银川人”571名。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和健康城市,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四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打破体制坚冰,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一是供给侧改出新“蓝海”。去产能,淘汰钢铁加工、金属冶炼等落后产能158.16万吨;去库存,制定并落实货币化安置、农民工及乡村教师购房等政策,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围;降成本,累计减少企业用电、税收等成本16亿元;补短板,银西高铁动工兴建,包银高铁获批实施,百姓期盼多年的高铁梦即将变为现实;青银高速、乌玛高速改扩建完工,火车站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二是“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办成事、一个平台全监管,一个号码优服务”审批服务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提升86%;新增市场主体13.29万户,年均增长27%,民间投资增速居全国前列。三是金融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开展“四个清理”,盘活国有资产302亿元;搭建金融控股、西部担保等金融创新体系,设立产业基金21支,组建通联资本、新兴产业资本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12家,吸引撬动社会资本600亿元助力产业转型升级;3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占服务业比重由17%提升到28%。四是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142万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双增双减”“双富”工程,102个空壳村全部脱壳。五是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深化。“先住院后付费”“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全国推广。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教育改革实现投资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进入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试验区。社会保障经办实现“五险合一”。四年来,我们搭建平台,连接通道,对外开放迈出扎实步伐。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三位一体”开放核心区。滨河新区累计投资32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150个,“四城”建设强力推进。综合保税区获批肉类(水果、种苗)进境口岸,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三园一轴”及宁夏国际会堂等成为对外开放新地标,28家总部企业、419家金融企业入驻。巩固深化中阿博览会成果,推动中沙产业园进入国家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打通陆路、空中、网上“丝绸之路”,实现货物出口交货值87.92亿元。建成河东机场三期,开通11条国际航线、70条国内航线,年吞吐旅客突破630万人次;与丝路沿线10个关区实现通关一体化,开通“中阿号”等国际货运班列;电子口岸、丝路通中阿B2C电商平台上线运行,在约旦、埃及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引进500强企业24家,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39.3亿元,年均增长13.7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5%。四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公共财政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兑现为民承诺实事47件。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城镇年均新增就业6.1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0万人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惠及7.47万人。首推大病医保上不封顶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基础养老金标准居西部省会首位;建设各类保障房240万平方米,圆了7万多低收入群体安居梦。投资34.5亿元,建成半子沟等移民安置区26个,精准扶贫减少深度贫困人口7.24万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3%以上,闽宁协作模式全国推广。投入100亿元建成中小学、幼儿园200余所,率先在全区实现义务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