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作文提纲写法•一.提纲•1.起因2.经过3.结果•二.主要内容•三.中心思想•先结合审题,记下立意的内容,也就是中心思想或主题,然后根据这个立意去编列提纲,这样做就能抓住中心。•提纲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段落大意,层次或要点;各段落要用到的主要材料提示;各段的详略安排和各段拟用的写作方法。这样可以使写作时思路畅通,成文结构完整,详略得当。提纲结构。•记叙文四个常见提纲结构:•①按事情的过程(开始、经过、结果)来拟定。•②按时间的转折(早晨、中午、晚上)来拟定。•③按人物的活动过程(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来拟定。•④按照空间的变换(如家中、途中、学校)来拟定。•提纲的语气不必字斟句酌,只要自己能看懂,即使有病句、漏词,错别字,也应放到正式行文时去琢磨。•列提纲,又有详略之分。最简单的提纲称一级提纲。较详细的提纲称为二级提纲,很详细的提纲为三级提纲。•简单的提纲:则可以把主要段落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或一个记号作为提示,提醒自己不要遗漏次要的部分。提纲例子《爸爸睡着了》•第一段:写爸爸要和我们一家人去公园玩•第二段:写爸爸是一个风趣、不顾家、工作上不要命的人。(全文重点、详写)•第三段:写爸爸在公园睡着了。•一级提纲只能粗略地见到全文的大体轮廓,按这样的提纲着手成文,一般是缺乏把握的,如果再要从头到尾打一遍草稿,时间又往往不允许,弄不好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因此作文考试时最好能编列稍详细一点的二级提纲。《爸爸睡着了》•第一段:写爸爸要和一家人去公园玩•1.写这是一个美丽的春日,一家人要去公园玩。•2.爸爸不为晴天所动,睡得正香。、•3.爸爸拗不过妹妹,答应一起去公园。•第二段:写爸爸是一个风趣,不顾家、工作上不要命的人。•1.爸爸的工作性质、改革措施、工作态度(工作上不要命)•2.爸爸全身心投入工作,苦了妈妈。(不顾家)•3.爸爸向妈妈“赔罪”。(风趣)•第三段:爸爸睡着了。•1.爸爸的工作取得了成绩。由于高兴,劳累多日的爸爸跟我们一起去公园。•2.公园的景色描写•3.爸爸睡着了。•考试作文提纲一般以编列二级提纲最为合适。•原因是:一是能编列出二级提纲,说明思考问题已相当全面而具体,已有成文的基础。•二是从提纲中可以检查出材料与中心是否统一,段落是否清楚,顺序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等,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改。•三是有了二级提纲,无需打草稿了,至多对没有十分把握的某些段落写点草稿。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当然,在列好提纲以及下笔之后,还会有一些更好的设想涌向笔端。这时,可以按照主题的需要加以适当地调整和修改,不必拘泥于原来的提纲。•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审题,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2.对深层含义的标题,要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和自身,小中见大。如《窗口》,关键是从眼前的窗口联想到人生或社会。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3.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的范围和重点。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线索是“格言”,要围绕它联想,特别要联想到现实生活和自身。不能离开“格言”的含义。再如《压岁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