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核心突破三鉴赏古诗艺术技巧——妙在何处?“法”“情”合一第四章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内容导图概览理解必备知识构建艺术技巧网络掌握关键能力(一)区分四组易混的艺术技巧掌握关键能力(二)精准判断技巧,精准分析效果练就学科素养鉴赏古诗艺术技巧艺术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构建艺术技巧网络理解必备知识一、修辞手法鉴赏修辞手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手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1.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回答时不必分清是哪类比喻,但在判断时要用心辨别。明喻很好判断,暗喻、借喻则需要结合语意判断。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古诗主要使用前者。(1)拟人。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赏析时,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句式。(2)拟物。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3.借代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借代的主要方式:(1)部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旗”代指军队)。(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汉——唐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天狼——入侵的异族楼兰——边疆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鸟、兔——时光4.夸张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其作用是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5.对偶对偶是指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它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其作用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6.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句式。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其作用是文存意省。赏析时,应注意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教材助解1(1)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①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③终岁不闻丝竹声。()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⑤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⑧主人下马客在船。()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拟人拟物、夸张借代比喻、夸张比喻、夸张比喻、夸张设问、借代对偶、双关互文对比、借代(2)杜甫《登高》一诗,四联全用对仗(对偶),堪称“七律第一”。试以首联、颔联为例,说说你的体会。答案(示例)首联、颔联都属于工对。首联每句均有三层意思,每层说一种事物的状态(包括声、色、形、动作等方面),合起来组成一幅画。颔联“无边”对“不尽”,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落叶的“萧萧”之声对长江“滚滚”而来的气势,更让人觉得气象万千。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之间有交集。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用典等。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它往往使感情抒发得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它有三种形式。①寄情(融情)于景: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②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交互共生、相映成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触景生情(缘景明情):从景入手,借写景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最后点明作者的思想。判定这种手法要注意三点:一是所写景物须为实景,如果写虚景,一般叫想象;二是当情景一致时才叫“借景抒情”,当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时,一般不叫“借景抒情”,而叫“乐景写哀”或“哀景写乐”,或者干脆叫“反衬”;三是“借景抒情”虽有三种形式,那是专业视角,在平时的赏析、考试中统称“借景抒情”。赏析时应注意区分用何景抒何情,可用“借对……景物(抓住特点)的描写抒发了……的感情,……景物与……感情相交融”的句式。教材助解2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然后回答问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借景抒情。词人借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登赏心亭北望而产生的无法收复失地的怅恨、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无人理解的孤独感。2.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也可叫作象征。赏析时,应指出物自身的特点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可用“作者借……(物品)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的句式。教材助解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该词是一首咏梅晓志之作。想一想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表明了怎样的君子人格。答案特点:独立荒野、无人赏识、争春无意、成泥作尘、香犹如故。君子人格:不屑媚俗邀宠、性格傲岸,即便处境艰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坚持气节、操守。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是指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景、实境;“虚”是指假设之象、想象之景、回忆之境。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诗歌的容量增大,内涵丰富。赏析时应注意指出“实”的是什么,“虚”的又是什么,二者构成了怎样的对比衬托效果。教材助解4回忆一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片,说说它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答案下片先写虚景虚境,通过想象,展现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立下不朽功业的英雄形象;再写实景实境,作者由想象转入现实,自嘲多情,感慨人生如梦。虚实结合,用想象中的周瑜反衬了现实中自己的壮志难酬。4.对比对比是指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其作用是突出强调,使事物更加鲜明。赏析时应指出对比的双方及对比的目的,可用“把……与……对比,突出了……”的句式。教材助解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对比(答“反衬”也可)。颔联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颈联有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了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5.衬托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托”“旁衬”,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反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一般包括美丑相衬、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有无相衬等。其作用是突出、显著。赏析的关键点在于点明两个事物间的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可用“将……与……相对比,衬托出……”的句式。教材助解6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衬托手法的运用。答案衬托是该词运用的主要手法之一,有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一是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郎”的英雄形象;二是用“小乔初嫁了”衬托“周郎”的春风得意。反衬: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反衬“雄姿英发”的周郎;或者说用“年轻有为”的周瑜反衬“中年失意”的词人自己。6.联想想象联想、想象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它比联想更为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一个想落天外的典型例句。联想、想象经常与夸张连用,创设意境,拓展内容,深化主旨,表达异乎寻常的情感,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用,如李白、李贺等。判断这种技巧,不宜把联想、想象分开,有时也可叫“虚写”手法。赏析时应注意指出联想想象什么事物、境界,有什么表达效果,可用“作者由此联想(想象)到……,表达了……”的句式。教材助解7(1)“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解析全是实写。√答案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的艺术想象有对蜀王开国的遥想,有对“五丁开山”的叙述,有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诗人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此外,还用飞鸟猿猱来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的艰难。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写法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2)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