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标识与识别技术用于实现识别物体本身的存在,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作用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物联网标识和识别技术概述包括:条形码识别——商品标签磁条卡识别——银行卡、电话卡、收费卡IC卡识别——社保卡、手机SIM卡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脸部识别光学识别——扫描仪的文字识别射频识别——公交卡、身份证芯片~滤波解调计算机放大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电子标签第五讲物联网定位技术5.2常见定位技术5.3物联网定位技术应用5.1定位技术概述5.1定位技术概述5.1.1定位技术的概念在很多物联网的应用中,物体(或者称对象)的“位置”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物联网中,人们使用RFID、传感器或者其他信息采集工具从物理世界当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用户或者服务器端进行处理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物联网中用于获取物体位置的技术统称为定位技术。物联网中的所谓“物体”的概念非常广泛:它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设备。■定位定位是确定目标位置的过程。位置可能是物理坐标(经纬度)或者是逻辑空间(IP地址)为什么需要定位?■基于位置的服务自动导航搜索周边服务信息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Foursquare位置信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位置信息不是单纯的“位置”•地理位置(空间坐标)•处在该位置的时刻(时间坐标)•处在该位置的对象(身份信息)■应用人员定位(楼宇中人员位置,人员失踪)车辆定位(物流追踪,路径导航)事件定位(森林火灾,军事目标)■定位参考地图和标志建筑GPS指南针和周围环境定位应用5.1定位技术概述5.1.2定位技术的发展简史人类最初的导航定位,只能通过石头,树,山脉等作为参照物,渐渐发展到天文观测法,即通过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来判断位置。而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人类导航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早期的航海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沿着海岸线建造在航道的关键部位建造灯塔来对船只进行导航。这些定位技术的精度非常差,并且覆盖范围不广。5.1定位技术概述5.1.2定位技术的发展简史无线电导航的发明,使导航系统成为航行中真正可以依赖的工具,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具有独立、封闭、全天候等特点,对外界环境依赖性很小。现在,无线电导航仍然在飞机进场着陆、区域性定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早的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定位系统是罗兰远程导航系统,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其最初的目的是用于海军中的中程无线电导航。A.人的位置应该在这个红色的圆上罗兰系统的示意图A和B是一对基站,同时发送信号。用户根据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是在哪个双曲线上。图中不同的双曲线对应于不同的时间差。5.1定位技术概述5.1.2定位技术的发展简史随着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人造卫星来构建更精确,覆盖范围更广的定位/导航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以相对地球静止的方式在太空轨道中运行,这就提供了一种方式来为定位系统提供固定的参考点。5.1定位技术概述5.1.2定位技术的发展简史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极大增加。这类定位系统一般通过是通过测量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距离或者到达角度,利用基站的位置来计算手机用户的位置。移动手机用户一般称作移动台,通过基站的辅助来定位。5.1定位技术概述5.1.2定位技术的发展简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室内位置技术的创新,室内定位技术在今天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随着出行导航、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室内位置服务的价值。室内位置服务是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第五讲物联网定位技术5.2常见定位技术5.3物联网定位技术应用5.1定位技术概述5.2常见定位技术5.2.1卫星定位美国“GPS”系统(全球运行)1994年,24颗GPS卫星布设完成,21颗工作,3颗备用。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运行)2011年全球正式运行,24颗工作、3颗维修、3颗备用、1颗测试。“起步早,寿命短”欧洲“伽利略系统”(建设中)2002年启动,系统计划由30颗卫星组成,目前只有4颗卫星中国“北斗”系统(建设中)2012年在轨卫星12颗,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将覆盖全球。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组成。(1)GPS构成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1)GPS构成①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轨道倾角为55°,每个轨道面包含4颗卫星。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GPS的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②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主控制站、地面天线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田市。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之讯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1个主控站:Coloradosprings(科罗拉多)。3个注入站:Ascencion(阿森松群岛)、DiegoGarcia(迭哥伽西亚)、kwajalein(卡瓦加兰)。5个监控站:以上主控站、注入站及Hawaii(夏威夷)。Coloradosprings55HawaiiAscencionDiegoGarciakwajalein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1)GPS构成③用户设备部分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GPS接收机的基本类型分导航型和大地型。大地型接收机又分单频型和双频型。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1)GPS构成图片:导航型GPS机手持型GPS机车载型GPS机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1)GPS构成图片:大地型GPS接收机单频机双频机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2)GPS定位原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利用GPS接收器测量出的到卫星的距离,来计算待测点的位置。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3)GPS种类1、导航型接收机此类型主要用于运动载体的导航,它可以实时给出载体的位置和速度。一般采用C/A码伪距测量,单点实时定位精度较低(±10m),有SA影响时为±100m。价格便宜,应用广泛。根据应用领域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车载型——用于车辆导航定位;航海型——用于船舶导航定位;航空型——用于飞机导航定位。要求适应高速运动星载型——用于卫星的导航定位。要求更高。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3)GPS种类2、测地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这类仪器主要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定位精度高。仪器结构复杂,价格较贵。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3)GPS种类3、授时型接收机这类接收机主要利用GPS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时间标准进行授时,常用于天文台及无线电通讯中时间同步。5.2常见定位技术一、GPS全球定位系统(3)GPS种类4、车载GPS当通过硬件和软件做成GPS定位终端用于车辆定位的时候,称为车载GPS,但光有定位还不行,还要把这个定位信息传到报警中心或者车载GPS持有人那里,我们称为第三方。所以GPS定位系统中还包含了GSM网络通讯(手机通讯),通过GSM网络用短信的方式把卫星定位信息发送到第三方。通过微机解读短信电文,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位置。这样就实现了车载GPS定位。5.2常见定位技术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的缩写。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目前有24颗卫星正常工作、3颗维修中、3颗备用、1颗测试中。5.2常见定位技术三、伽利略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PositioningSystem),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及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外,第三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2016年12月15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正式启用仪式。伽利略系统项目1999年由德法意出资发起,通过欧空局(ESA)和欧洲导航卫星系统管理局(GSA)建造,第一颗试验卫星GIOVE-A2005年12月28日发射,第一颗正式卫星2011年8月21日发射,全部30颗卫星计划在2020年前全部发射完成,包含24颗工作卫星和6颗备份卫星,目前运行18颗。5.2常见定位技术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于2004年启动,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12月27日起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亚太大部分地区,计划在2020年完成对全球的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四大定位系统参数比较比较类目北斗GPSGLONASSGalileo卫星数目5+30242430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最终形成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颖)。实现全球定位服务,可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空间和速度信息,也提供授时服务。“欧洲版GPS”之称,可提供全球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的基本服务有导航、定位、授时;特殊服务有搜索与救援;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定位原理与GPS相似。GLONASS在定位、测速及定时精度上则优于施加选择可用性(SA)之后的GP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欧盟主导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坐标体系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CGS2000)世界大地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