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英语的研究性学习南通市小海中学高二英语备课组提纲目录一.研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学的要求1.新课改的目标与任务2.研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学的要求3.研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师的挑战二.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1.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支持2.英语研究性学习和英语常规教学的整合3.“三式并举,循序渐进”是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之策三.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1.课程式案例2.课题式案例3.交互式案例4.备选课题(一).研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并引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与前两次改革相比新一轮关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1.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程和教材要有多样性。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全国应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在达到这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程和教材要有多样性,可以编写不同程度不同风格的教材,以适应我国的不同地域,使学校的课程发展适应并促进社会进步。2.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课程和教材要有时代性。继承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更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同时,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我国在21世纪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3.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课程和教材要有实用性。中小学阶段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为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打好基础,是中小学的基本任务。我们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要为升学打基础,但不能忽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业的需要。因此课程和教材必须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最必须最有用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必须考虑实用性。4.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课程和教材要有个性。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但是,人的禀赋,性格,爱好不同,成长的环境条件差别,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除必修课外,应设置一些具有个性的选修课。5.在以通用教材为主体的情况下,课程和教材要有乡土性。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我们坚持以通用课程和教材为主体。但是,鉴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环境差别悬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除了通用教材外,还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写乡土教材,以适应国情。当然,我国的课改,尤其是要实现课程现代化,还任重道远。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三化”:1.实现课程的多元化。其核心问题是课程标准的多元化,要改革全国一本的现状而实现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2.实现课程的综合化。这是一个当代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目前,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同基础教育的时空限制已产生了矛盾。综合化是一个出路,也是一个趋势。3.实现课程的弹性化。课程的弹性化,一方面是指课程本身作一些调整,如编制一些微型课程,乡土课程或自由课程。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材。为了配合新的课改,《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行)在课程设置上作较大的调整。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第一次把综合实践课纳入必修,第一次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并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因此,学习好并落实好英语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一大焦点和难点。二.研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是“新生事物”,也是“泊来品”;但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它是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的。我们需要借鉴“启蒙运动”,“学科结构运动”的成果,更要吸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大支柱”,尤其是“学会学习”(learningtolearn)的精髓。个性的健全发展,是我们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认为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课程应遵循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是今天的研究性学习秉持的理念。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learningstyle),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充分展示创造空间。“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必然而自然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研究性学习(Project/Problem-basedLearning)或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称谓不同实质一样,都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与学科课程迥异的课程形态,其根本特性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英语,作为新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虽然在标准上仍以统一性,基础性,稳定性为主,但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应突出它应有的学科特性和时代特色。英语教学在保持和发扬接受性学习的优势的同时,更应切合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我们认为,英语的研究性学习首要的是,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1.转变学生单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动口等自主学习为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传统及眼下的英语教学,无论是翻译法,认知法,功能法,还是交际法和整体法,都是“教师控制”型课堂,学生“被控”型学习。因而英语学习整体上仍限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接受性和机械性,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脱离了实际生活,落后了时代潮流,而且掩盖了外语教学的本来面目,Usingthelanguageisthebestwayoflearningthelanguage。为了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树立下列教育观念:(1)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根据语言的习得规律,acquisition比learning更重要;practice比teaching更有效。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真理。(2)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景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他们不是空带耳朵来听的,而是有备而来主动建构的学者。难怪古希腊生物学家谱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学习策略研究也显示,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见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3)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两翼。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既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与他主性学习相比,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层面上,因此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方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自主学习属于发现式学习,具有显著的问题意识或课题意识,即英语的Problem/Project-basedLearning所指。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也更有有价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程。英语既非典型的社会学科,亦非自然学科,有其尴尬处境。因而,创新更主要地看学习精神和策略,实践,则可以充分地体现在听说读写的方式和能力上。2.变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和课程内容“偏难繁旧”的现状,强调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真实性,平易性和人文性。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真正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角色都必须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决策者(decision-maker),课堂的统治者(ruler),也难以充当百问不殆的权威(authority),或始终如一的传导授业解惑者(consultant);他们只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和指导者(instructor)。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地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并建立新的师生关系(partnership)。在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必要并非绝对充分的知识,教材只是一种参考而非唯一的样本。一个包含各种英语媒体,结合诸位师生实际的开放型大课堂,大平台才是根本。在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自身就是一种教参和教材,一群编剧,导演兼演员。他们不再千篇一律,亦步亦趋地跟着教材和教参跑,而是完全可以自编自导自演出精彩节目来。在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学习菜单(Learningmenu),每一位学生都是别人羡慕,自己满足的成功学者。“偏难繁旧”,“少慢差废”,“填鸭式-说书式”,“考试法宝,分数命根”将走向边缘,以注重实践,强调真实,透溢人文气息为特色的清新课堂将浮出水面.“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用英语中学会英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达到输入(input)--处理(process)--输出(output)的自然效果,即Teachstudentstousethelanguageinsteadofteachingtheusageofthelanguage;根据英国帕尔默等人提出的情景教学法,强调学习英语必须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培养学习英语的核心能力,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进而发展成交际能力。因此,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达到“四个真实性”,即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自身的真实性、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语言;研究性学习既是未来社会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又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体现,原本就承担着人文教育重任的英语教学,更应突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及文化价值的包容性。3.转变单一的静态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建立起包括听说读写在内,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英语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评价方式必须重视体验过程,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强调激励性,强调发展性。评价除了兼顾其他学科的共性,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之外,还要特别凸显英语的特性。建议:(1)全面考察听说读写,重点突出阅读能力。单一的,静态的语法或书面测试既不利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开发潜能,也与语言教学的初衷相悖。(2)采用小组测试,培养团队精神。小组测试,更宜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也更符合语言的交际原则和实用原则,特别是通过合作竞争,激发更强的学习欲望。(3)创设真实情景,盘活语用能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纸上谈分”的局面,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讲英语练英语考英语,实现学以致用,考以促学的良性循环。三.英语研究性学习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教育,而且要改变教师们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