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认识与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校发展是我们做教学管理、做教学服务的领导及我们的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一、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文化一般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相对性、延续性和积淀性等特点。因为有了这特性,所以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同样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班级也有属于我们自身特点的文化。课堂是这一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每一个老师可以精心的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文化。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每一刻都充满了文化。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也都充满了文化。我认为从老师进入课堂进行教学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文化,教师进入课堂和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动作能否使学生从下课的状态及时回到课堂上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需要老师的临场判断力和大局观,有时教师的一句幽默的语言,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能吸引学生。(吸引学生的文化)。然后一堂课的开始,其实在教学前我们已经做了预设与思考。我们的导入设计就是要用多样的文化创设一个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在学生不知不觉中结合到一课的知识点上来。在组织探讨中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文化的认识并进行了整合,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中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来寻找课堂教学文化的追求目标。我是这样认识的,一名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生命的进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这是一个人生课题。既然我们已经无可逃避,就需要直面人生。然而,真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正进入到课堂之上,绝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么,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慢慢地去摸索和寻找课堂之美,去感受课堂上别样的人生境界。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递和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文化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发展活动的统一过程。教学是在文化中进行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共享文化的精神生活。研究教学就要认识文化,认识教学内容。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教师就要善于使用教材并进行教学加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处理好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既要夯实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又要强调学以致用发展能力的教学原则,保证文化传承的通畅性与有效性。教学的真正目标不仅是具体的行为变化和文化的简单传递,而且是内在能力与情感的变化,是不断创生文化的经历。师生互动是教学的集中表现形式,是积极的文化再生现象之一。当教学不仅表现为科学,而且表现为艺术的时候,课堂上就会创生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场,因为它已经不再停留在教师“教教材”和“教教案”之上,不再是封闭的、机械的、刻板的和程式的规则,而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让学生张扬生命的活力和表现个性的见解,教学之间成为了一个共同的主体,互动的主体,它已经冲破了教材的束缚,冲破了课堂的时空,师生的精神世界出现渐进式的丰富、纯洁与2深邃,这就是教学文化所产生的教学魅力。二、立足课堂教学抓质量我认为在立足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立足课堂抓教学。构建以“实效性”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学校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来看,将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来进行研究,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前抓教研,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课中抓环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课后抓延伸,巩固有效教学效果。学校在深入课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走进课堂创设情境——师生交流确定目标——小组合作完成目标——师生互动、展示提高——反馈矫正、小结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启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学”为主体,以“教师教”为主导,力求严谨,收到实效。(二)立足课堂抓教研。开展以“四定五步六备”为核心的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学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步”(个人初备——主讲人说课——集体议课——修正教案——同课异构)、“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钻研“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精选“两题”(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题)。这种校本教研以服务教学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做到了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成果,会极大启发了我们今后的教学管理思路。(三)立足课堂抓教师素质提高。学校要积极开展“四公开课”活动(青年教师上学习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学习归来的教师上展示课、外出参赛的教师上竞赛课)。每次上课后,都要进行广泛的评课活动,以达到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的目标,有利于加快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四)立足长远抓服务,师徒结对,共同提高。在立足课堂教学抓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我认为要认真做好“师带徒”活动。这一活动凸显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爱。近日,我们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启动了“师徒结对”工程。开学初,我们确定帮教对象,安排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办法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之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每学期要制定师徒结对活动计划,并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使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我们深深感到学校为青年教师未来发展服务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管理的效果。三、教学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在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更不能忽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常言道: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所以我认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是我们作为教学工作管理者应有的理念。3(一)每个学期要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认真制定符合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然后各学科组和教研组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共同制定本学期组内的计划,计划要详实,可操作性强,贴近教师教学工作实际。一个学期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还要制定了落实计划的措施,保证计划的落实。(二)坚持例会制度。随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基本情况,每学期由教导处组织两次教学常规检查或教学督导。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参加教研情况及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检查情况记载,并及时召开教师大会认真做好常规检查的反馈;坚持每二周一次雷打不动的学科教研组教研例会制度,学校行政领导定期参加各教研组的活动,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记录、有改进方向;坚持教师每月一次的教学研究例会制度,通过阶段教学经验的总结,问题的研讨、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等将教学常规不断推向深入,并增进教师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以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好教学常规各项工作任务。(三)教研活动深入展开。教研活动是教学常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要真正做到教学常规常抓不懈,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能忽视。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体现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主题的同时,把课改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有成果。每学期,35岁以下青年教师要上一节常规课,中年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上课,一般采取三个层次:一是个人自己试讲,备课组全体听课、教研组长参与;二是第二次试讲,教研组全体听课,教导处参与;三是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全体本学科老师、业务领导参与。评课,首先是个人说课,谈感受;第二是参与听课老师评课,评课的重点围绕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所有听课老师必须人人发言。课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在反复几次的听课、评课上。在这些反复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明白集体备课的好处,明白听课要听什么、评课要评什么、反思要思什么、总结要总结什么。专题式研讨让老师们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更明确了研究的方向,让老师们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升。研究课作为我们打造优质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将不断促进我们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工作的理念,逐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精彩,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2、认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学科备课组把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教研活动的首要常规任务。《课程标准解读》、《教学与研究》、《北京教育》等杂志上的专家论述都是老师们学习的内容。另外组织收看专家讲座,同时要求教师及时写出听完讲座后的感受,每一次聆听专家的指导,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从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能对照研究主题和自身的认识谈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43、提供课例,进行评析学校购买了有关课堂教学录象带及光盘,有的教师还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例,对这些教学资源,我们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目的地为教师提供比较有特色的课例,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观看,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四、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课程改革以来,坚持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转变”重点课题的研究,,坚持以课带研的研究形式。全体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坚持举办一次校本教师培训暨课题实验研究的培训活动,主要形式以专题讲座、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研究课、讲自己的教育叙事、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推动课题实验研究不继深入开展,以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我们反复从试讲、上课、评课,对模式的理解思考走向深入,研究课作为我们打造优质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促进我们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工作的理念,逐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精彩,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我校的校本教研通过扎实的研讨活动展开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提倡教师交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做到取长补短,实现课题研究的最优化。进一步完善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领受--领悟--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五、重视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学工作管理者,在不断的管理创新中要做到要求教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探究与解决自身和课堂教学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按教学的进程,要求进行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教学前,要反思教材、学生、教师三大教学要素,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教学中,要及时、自觉地对师生进行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教学工作的管理中,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反思,逐步形成大多数老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笔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后及时在备课本中记录教学反思,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并将有质量的案例反思上传至学校专题网页,教师可以通过浏览网页及时学习、了解同伴的教学心得,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