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结束。[1]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2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3礼记﹒内则《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内容为在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4幼儿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幼儿会说话了,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身上带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到了六岁,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到了七岁,开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饭也不同席、到了八岁,出门进门,坐桌吃饭,一定要让长者在前,开始让他们懂得敬让长者的道理。到了九岁,要教他们知道朔望和会用干支记日。到了十岁,女孩就要留在家里,而男孩则要离开家跟着外边的老师学习,在外边的小学里住宿,学习识字和算术。5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制定按照婴幼儿的年龄大小来制定的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学前教育计划。教育内容贴近贵族子弟的日常生活,既有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礼仪训练,又有初步的文化知识启蒙。估计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内容方面也出现了男女分野。6奴隶社会的宫廷学期教育宫廷学前教育是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7奴隶社会的宫廷学期教育保傅之教:朝廷内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的制度。“太保、太傅、太师”-“身体、德义、教顺”“少师、少傅、少保”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8奴隶社会的宫廷学期教育乳保之教:挑选适宜的女子来专职承担保育和教育太子的事务。标准: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9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起源胎教制度特点10太任周妃后11太任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从不歪着身子睡觉,也不偏斜着坐、跛着脚站。切割不正气味不良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夜里就让乐师朗诵诗歌。姬昌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们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1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儿童的任务,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仅限于在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2)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3)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博制度和乳保制度(4)开始提出实施胎教。13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春秋末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4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15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16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2)齐家治国的基础家教与治国的逻辑联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统治,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亲疏。家庭内部以父权实施家长制管理,国家最高统治者则以君权实施“家天下”的统治,父权与君权名异实同。秦以后虽实行郡县制,但仍以家庭(家族)为国家对臣民进行统治的中介。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地方行政,一般都以县为最下级的行政单位,然而县境广阔,人口众多,要实行有效统治,还必须依靠地方自治性质的乡村组织。由于中国农村社会聚族而居的特点,家族成为乡村组织的基础。乡村组织对百姓实行的是族权与政权的联合统治,因此,国家的统治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家庭组织的力量。17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3)光耀门楣将个体的光荣与家庭的荣耀联系起来,根源于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古代是个注重血缘关系的社会,历代统治者制订法律,惩罚罪犯,都不只限于个人,总要牵连整个家族,所谓“一人当灾,全家遭殃”,一人犯法,轻者罪及三族,重者株连九族。同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出人头地,不仅是个人的荣幸,也是全家的荣耀,如在科举时代,若家中有人高中举人、进士,则朝廷以大红喜报报喜,整个家族都将沉浸于喜气洋洋之中。正是由于个体与家庭间这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使得学前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显得格外重要。18范进中举写范进中了秀才,家人很高兴,丈人胡屠户也带了酒肉来祝贺,乘机教训他今后的言行须注意自己的身份。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考乡试,被胡屠户奚落了一顿,范进仍瞒着家人,参加了乡试。发榜当日,范进家中绝粮,被迫拿了一只下蛋的母鸡到市集去卖。报录人来报喜,邻人到市集领回范进告诉他高中的喜讯时,范进因高兴过度发了疯。众人得知了范进中举的消息,一改往日对范进冷漠、鄙视的态度,纷纷送鸡、送米,胡屠户更是送了几千钱来,但众人又得知范进发了疯,便求胡屠户将他掴醒。范进被胡屠户掴醒后,众人向他大献殷勤,胡屠户也改变了对范进的态度,对乡邻夸耀说他有眼光,将女儿嫁给个老爷,下半世有依靠,并替范进扯衫尾,称之为「贤婿老爷」,和范进一道欢天喜地回家。张静斋又来祝贺,甚至送了范进一套房,范进中举之后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9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2.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20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品德教育①孝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21孔融让梨22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②崇俭我国古代是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决定着朝廷的安危。农业生产艰辛,丰收得之不易,一如唐诗中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故珍惜粮食,崇尚俭朴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23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③诚信曾子杀猪24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④为善古代学前家庭教育中非常注意使幼儿养成行善去恶的观念,经常教育幼儿除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外,在外凡是合乎道义的利人之事告应为之、由于孩童年幼,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善事,故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幼儿行小善成小恶,积小善以成大德。25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2)生活常规教育括日常生活中礼仪常规的训练和卫生习惯的养成26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27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28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则正本慎始德教为先环境濡染29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外象内感”的胎教学说重视孕妇的精神状态的调节重视孕妇饮食的调节胎养和胎教的结合30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3)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31古代学前教育对比形式:公育-奴隶贵族教育-家庭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德、智、体-内容更丰富、难度广度增加目的:氏族的延续-贵族的统治-家、国的延续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