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打造绿色小镇点亮多彩贵州——陈敏尔省长在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全文)陈敏尔:打造绿色小镇点亮多彩贵州——陈敏尔省长在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全文)第一篇:陈敏尔:打造绿色小镇点亮多彩贵州——陈敏尔省长在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全文)陈敏尔:打造绿色小镇点亮多彩贵州——陈敏尔省长在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全文)作者:陈敏尔编辑:张扬来源:当代先锋网发布时间:2013-09-1302:22:21这次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一年来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以打造绿色小镇为主题,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大平台、主抓手作用。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克志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这个讲话,作进一步部署。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大方县黄泥塘镇和黔西县素朴镇、钟山镇,车览了黔西县谷里镇。刚才,又观看了视频宣传片,有关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去年8月第一届小城镇发展大会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用心谋事、用力干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进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总的感到,抓了三项重要工作,实现了三大变化。三项重要工作主要是:一是抓规划。100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上了一个新水平。二是抓政策。今天会议印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征求意见稿)。我称之为百强十策。这十策是有含金量的,如果能够落实好,对百镇建设是强势的推动。三是抓项目建设。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建成,使小城镇形象出来了,效果出来了。三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发生很大变化。有的是大的基础设施改善带动小城镇变化,有的是小城镇自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二是镇容镇貌发生很大变化。之前我都到过这几个镇,现在感觉变化很大。过去是怕没东西看,现在是怕没时间看。三是产业发展发生很大变化。特别高兴的是看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建设,这是产城互动的一个抓手。这一点超出了我的想象,当然还要可持续。大家要有时间意识,思路要对头,用心去做,不断开创小城镇建设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围绕打造绿色小镇主题,讲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绿色小镇。将绿色小镇作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题,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有需要。首先,这是推动我省绿色发展的需要。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贵州发展必须认定两个倒逼机制,一是同步小康时间表倒逼我们要加快发展,二是良好生态环境倒逼我们要转型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营造绿色环境,加快推进物质财富和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的现代化。由于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贵州没有赶上工业化这班车,现在要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紧紧抓住城镇化这班车,以绿色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好生态牌,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这正是我们将绿色小镇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主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新型城镇化有四新:新在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新在内涵上,不再单纯地就城市论城市,而是注重统筹城乡,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和结构;新在路径上,坚持产城融合、产业支撑,不是一味地、人为地去造城;新在体系上,涵盖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等层面。贵州的新型城镇化,就是绿色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好的条件。当然绿色不只是一种颜色,包含着发展路径、发展体制各方面的创新。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求大、不求洋,只求特,不走摊大饼的老路,多下蒸小笼的功夫,走组团式发展的山地城镇化道路,带动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加快绿色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再次,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前段时间,南方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天气,部分省份遭受严重干旱,再次敲响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警钟。今年7月,我们召开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展了贵州和瑞士对话,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绿色发展,关键是路径要改变,结构要改变。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主阵地,积极主动地推进绿色小镇建设,缓解城镇化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保护好贵州的山山水水、美丽风光,实现百姓富、企业强、生态美。二是有优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贵州的一张重要品牌,也是贵州最需要持续增强的最大优势。一是气候优势。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贵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有利于我们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生物医药,这都是小城镇可以做的事情。二是地理优势。我省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在人们日益向往乡村生活,逐步返璞归真、回归田园的进2程中,贵州山水相融的地理条件,秀丽的田园风光就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欧洲很多漂亮的小镇,比如达沃斯、茵特拉根等,都在山底下,在湖旁边。贵州的小城镇也在山水中,我们要善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三是人文优势。贵州的文化,一个是多,另一个是和。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与这块山水相间的土地世世相依,积淀了绚烂的人文资源。全省有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既有各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侗族风雨桥、鼓楼,苗族吊脚楼;又有魅力独显的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木鼓舞,安顺地戏。物质的历史遗存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相融并存,贵州文化千岛的稀缺资源不可复制。四是后发优势。贵州发展起步晚,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发展思路、规划理念、土地资源、人口聚集等方面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取先发地区的一些教训,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有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强调,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瑞士被公认为是最具田园风貌的典型代表国家,他们将山川、湖泊、田园、城镇串在一起,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瑞士与我省有着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理由通过努力成为东方瑞士。我们讲打造东方瑞士,正是从生态意义上讲,因为经济总量、老百姓生活水平都不可比,但生态美能够一比。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瑞士的成功经验,做好山地特色城镇化这篇文章,促进大中小城市和绿色小镇协调发展。四是有基础。在此之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规划和推进绿色小镇建设,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我们已经制定2013年100个示范小城镇工作方案,明确要求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和70个市(州)级示范小城镇,分别按照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和省级绿色小城镇标准实施创建,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通过规划编制落实绿色小镇的发展要求,按照建设标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同时以一镇一风貌特色打造和绿色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突出贵州生态优势和人文特色打造绿色小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明确了第一批6个省级绿色小城镇,旧州镇创建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已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的实地核查,可以说绿色小镇建设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大家要有这个信心。3第二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绿色小镇。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贵州和瑞士对话论坛上,我们提出,贵州未来城镇化的蓝图和愿景是: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多彩贵州,通过现代交通设施的联接和公共服务的延伸,使城乡发展融为一体。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在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基础上,大规模、系统化、高标准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省委、省政府最近要部署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乡村基础设施搞好了,小城镇就有了依托,就有了人气。建设绿色小镇,就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山水城市,就是统筹考虑山水、田园、乡村、都市四要素,通过基础设施的串联,公共服务的覆盖,打造山水相依、山环水抱的城市,实现河在城中,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山水城市的概念,最早由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他说,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造山水城市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后来,钱学森又多次强调,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建设山水城市,完全符合贵州省情特点,贴近老百姓需求。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要总结推广社区管理先进经验,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多彩贵州,就是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村庄四层面建设,通过点、线、面、带的结合,形成一个多色彩的有机体,一幅美丽的画卷,实现现代人最向往的愿景。当然,人的生活必须走向现代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山水田园是现代化重要的要素,是有贵州特色的要素,一定要重视、用好。绿色小镇,上面连接城市,下面连接乡村,是最能践行贵州城镇化理念,最能彰显贵州城镇化特色的最佳试验田。我们要从全省城镇化的大格局出发,结合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六型示范小城镇特点,按照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的要求,紧紧围绕绿色这个主题,依托贵州独特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既富有个性、又具有共性的绿色小镇。一是建设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绿色小镇。贵州自然山水资源丰富,风景名胜资源较多,开发利用价值巨大。要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利用自然,把山水引到城镇里面来,把城镇融合到山水之间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通交通通道,把各个城镇、村庄串联起来,实现村庄与城镇一体、田园与山水融合,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未来的城镇,可能是穿过一个隧道,跨过一个桥梁,便是一个精美的城区;也可能是城镇当中有田园,有山水,有经过改造提升的乡村,成为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田园城市的试验田。二是建设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绿色小镇。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弘扬,拆旧与建新的关系,千万不要毁了田园建公园,要对其进行整理、提升、穿插,使田园成为公园的要素,具有公园的功能。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街道、古建4筑,尽量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原貌,千万不能拆掉老房子,去建仿古建筑。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元素,并应用到当地建筑上,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彰显示范小城镇的可识别性和可阅读性,实现民族风情与建筑特色的天人合一。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传统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的传承和发展,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塑造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三是建设以地方风物为特色的绿色小镇。贵州物产丰富,国酒茅台、民族医药、茶叶等土特名产和玉屏箫笛、安顺蜡染、思州石砚等手工艺品以及侗族大歌、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中外,还有各种风味小吃。这些大自然的恩赐和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有很多文章可做,建博物馆,建陈列室,建特色产业园等。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要根据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适合小城镇的优势、特色项目,提升小城镇的人气、商气和财气。要引导企业发挥当地传统优势,生产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产品,打造体现当地特色的地方风物小城镇。在六型小城镇发展中,把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放进去、建设好,我们的小城镇就是绿色的。第三个问题,如何来建设绿色小镇。绿色小镇,关键在绿色。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幸福的底色,是贵州的特色。打造绿色小镇,要把传统城镇化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精神协调统一起来,融入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因素,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融合。为此,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