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3、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什么?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5、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原因是什么?6、我们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课前回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史书典籍)(汉字)(史书典籍)(内外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学导读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及古代科技的特点和地位是怎样的?3、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4、各民族文化的地位是什么?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6、为什么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中华文化的丰富内容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已经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开拓了丝绸之路,中国陶瓷传到阿拉伯地区,再传到欧洲。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向欧洲大量输出,延续了近300年,品种之多,数量之巨,影响之广。《英国大百科全书》:“从来没有过什么工艺品可以跟中国的瓷器相媲美。”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China:瓷器、中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园林艺术无与伦比“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只能象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查布斯中国戏剧艺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国书法艺术(1)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2)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2、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开拓市场/资本主义经济攻占巴士底狱麦哲伦远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治)造纸术和印刷术火药的影响指南针的影响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浙江它山堰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陕西郑国渠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公元1---400年公元401---1000年公元1001---1500年时代春秋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北宋到明中朝比例50%62%71%58%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科学技术(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3)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2)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南繁北齐(语言)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南细北爽(性格)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南米北面(饮食)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面食南敞北实(建筑)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我国南北差异举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东北文化吴越文化关中文化西域文化藏文化滇黔文化齐鲁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藏文化指藏族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体系。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根基文化,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水性使人通”,吴越地区由于河网纵横,形成的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婉约、清丽的特点。西域文化从总体上讲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汇聚、绿洲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与屯垦文化并存、多种宗教文化辉映的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复合型地域文化。新疆古称“西域”。古代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因此也就成了东西文化交流、荟萃之地。滇黔文化处于内陆,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交通不便,与内地交往不密切,同时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滇黔文化具有内敛性、多样性。东北文化也叫黑土文化,包含着三种文化类型:一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二是中原文化、汉文化,三是异国文化。东北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发生、发展,吸收、融和其他文化,有次序的传承下来的。由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共生,使东北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1、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受地理、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造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壮文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意义:思考探究:•1、区域文化尽管存在差异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什么?•2、民族文化尽管存在差异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什么?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包容性2、包容性的意义:1、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五、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我的总结正确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归纳提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区别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具体运用看到材料中有“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看到材料中有“精彩”“独到”“区域性”“民族性”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2.民间一直将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并称为“中国五大面条”。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面食,更有不同的面食文化。这表明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3.每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都是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这些精品力作①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④能展示民族文化风貌,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黄梅戏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清道光前后,由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发展。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5.茶文化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延续至今,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这体现了中华文化①一脉相传,具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②求同存异,不断包容和升华外来文化③兼收并蓄,能消除不同民族间文化差异④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