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一、本单位创建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一)国内外,特别是地区本学科现状、发展趋势和本单位现有学科的基础和工作现状。康复医学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和伤病员康复的一级学科,也是一门由医学与残疾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相互渗透而成的边缘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和处理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功能障碍及其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理上、心理上、职业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融入社会。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势头良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许多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康复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也不例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健康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公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表现为日益增多的健身馆和日益增强的群众健身运动及自我保健意识,日益重视的残疾人合法权益。社会人口老龄化促使老年康复学,尤其老年神经康复学将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2年9月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5千万以上;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也在逐渐增多。这给康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康复医学科作为我院近年努力建设的特色专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康复医学科由现代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传统针灸疗法三部分组成。设立有康复评定室、理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语言治疗室、传统康复室、中药熏蒸室等,康复科工作环境逐渐改善,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已有2300m2的业务用房面积。如今,康复科具备高、中、初级医师19人(其中有副主任以上医师5名,主治医师7名),康复治疗师13人,本科学历9人,康复专用设备总价值400余万,综合条件已达到“综合医院康复科质量评分标准”二级医院的领先水平。(二)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内容、技术关键、技术线路、组织方式等。建设内容:经过三年建设形成以神经康复、骨科康复、颈肩腰腿痛等急慢性疼痛康复为三大特色的康复体系。技术关键:不断引进新技术,研究并推广临床适宜技术。合理规划康复亚专科,专科疾病的研究、治疗技术达到市内领先、省内先进以上水平。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在权威杂3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争取获得科技奖励;承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培养有知名的名医和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技术路线:1、神经康复方面,运用本体感觉神经发育疗法和各种神经促通技术,结合多项现代康复技术及传统的针灸疗法促进运动恢复,开展多种运动治疗、作业治疗:ADL能力训练、手功能训练、矫形器和支具的制作和应用,认知功能训练和言语治疗、常见失语症治疗、构音障碍治疗、吞咽障碍治疗等,开展计算机虚拟技术、运动反馈训练技术、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镜像疗法、团体治疗、肉毒素注射等新技术,并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使我院康复医学技术与国际接轨,保持市内先进水平。2、骨科康复方面,以创伤骨折、骨科术后功能康复为主,辅以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结合中药熏蒸、灸法、针灸、物理因子治疗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3、疼痛康复方面,以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疗为主,运用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针灸、推拿法、手法复位、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方法,结合药物应用、封闭、椎管注射、神经节阻滞及物理因子等治疗,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4组织方式:1、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担任省内专科学会的委员,有良好的专业技术造诣和清晰的学科发展思路,学风端正,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康复科大部分医生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多名,大部分康复治疗师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历,且有在国家或省级医院进修的经历,有较全面的诊治技术和丰富的治疗经验。2、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广东省综合医院康复科规范化评分”二级医院领先水平,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具有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的能力,总体技术达到市内领先水平。3、科研优势:科室已承担省级和区级科技项目多项,在医学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研究生学历多名,学科群体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4.支撑和保障:医院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设施、经费、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保证重点学科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康复科有规范化的管理,有较大的规模,基础设备、设施齐全,康复病源较多,在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较好的口碑。同时有相关学科:神经内科、骨科、中医科等和辅助学科做为康复科较强的技术支撑。(三)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预期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1.基础条件建设:5(1)总体目标:临床开放住院床位达到80~100张,配备比较完备的专用康复仪器设备,独立设置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语言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室等。全面开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及内科疾病(2)阶段性目标:2015年,康复开放床位达到80张。完善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语言治疗室、中医传统治疗室等的建设,配备比较齐全的康复治疗专用设备,康复设备价值500万元。2016年,康复开放床位达到100张,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各康复治疗室,完善设备和人员的合理配置,业务骨干以研究生和高级职称为主,扩大康复治疗室的规模,康复设备价值600万元。2017年,进一步加强上述项目的完善和落实。扩大康复用房规模至3000平方米。2.技术能力建设:(1)总体目标:选准重点,培育康复特色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根据我科发展情况,确立以神经系统疾病及骨关节肌肉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好成果;选准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方案,建立市内高层次技术合作和交流渠道;引进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并推广临床适宜技术。6(2)阶段性目标:2015年,选准脑卒中、颅脑损伤、帕金森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炎、骨折及关节术后等重点病种并优化方案;培育康复特色品牌,增强我科知名度,提高康复治疗竞争力。根据我科发展情况,确立以神经系统疾病及伤残、骨关节肌肉疾病及伤残等为主要研究方向。2016年,选准计算机虚拟技术、运动反馈训练技术、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镜像疗法、团体治疗、肉毒素注射等新技术大力开展,并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与省内三级医院康复科建立高层次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平台,加强交流。组织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完成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的各项工作。在核心杂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17年,全面提高康复医疗评估和治疗技术。不仅能熟练应用新技术,各项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的研究同时取得较好成果,临床应用取得预期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配备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团队,培养出区内知名的康复名医和名专家。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基层培养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到国内外康复权威机构培训、学习,开通高层次的技术交流渠道,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着力将我康复医学科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不仅成为海珠区的特色专科,在广州市康复7医学领域也能脱颖而出,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3.学术能力建设:(1)总体目标:学科规划合理,组织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在权威杂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得市级以上科研立项;在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力争有所突破。(2)阶段性目标:2015年,完成立项的省级科研课题的阶段性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6年,组织开展新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努力申报市局级以上科研课题,在本学科权威杂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17年,取得市局级以上科研立项,争取申报科研成果。4.人才队伍建设:(1)总体目标: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全国、全省或本市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位;学科技术骨干以研究生为主体,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培养有国内外知名的名医和名专家,配备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团队,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2)阶段性目标:2015年,加强本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分批派出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康复医学和治疗学的培训学习。2016年,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全国、全8省或本市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位,学科技术骨干以研究生为主体,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2017年,培养市级知名的康复名医和名专家,配备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团队,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5.学科文化建设:(1)总体目标:重视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形成仁心仁术、团结向上的医学人文品格、团队精神和核心价值观。(2)阶段性目标:2015年,进行本学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2016年,突出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康复人文化氛围。2017年,树立康复医学科团结向上的医学人文品格,形成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学科文化。(四)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2015年,完善运动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语言、心理治疗室、中医传统治疗室、低温支具室等,配备较为先进齐全的康复治疗专门设备。加强本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进修培训等。专业技术特色方面,选准吞咽障碍治疗、运动训练技术、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为重点,开展计算机虚拟技术、改良强制性训练技术、镜像9治疗技术、团队作业治疗等新技术,培育康复特色品牌,增强我科知名度,提高康复治疗竞争力。根据我科发展情况,确立以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及痛症康复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康复治疗业务渗透到我院每个临床科室,如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和这些兄弟科室大力合作,相互促进,尝试进行循证医学研究。重视康复医学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病施治,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2016年,加强人才培养,学科骨干能继续深造,不断读取更高一级学位,选送人员到国内大型康复中心培训学习,康复技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选准脑卒中、颅脑损伤、帕金森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炎、骨折及关节术后等重点病种,优化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临床路径。购置先进的康复评估和治疗设备,开展运动反馈训练、肉毒素注射等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广多项临床康复适宜技术,将肉毒素注射、运动反馈训练、计算机虚拟技术、改良强制性训练技术、团队作业治疗等康复新技术熟练应用于临床治疗。与省内三级医院康复科建立高层次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平台,加强交流。组织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完成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的各项工作,争取达到预期结果,顺利结题。在本学科权威核心杂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全省或本市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位,学科技术10骨干以研究生为主体,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科室文化建设方面着力打造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康复医学特色文化。2017年,扩大康复医学科规模,住院病床不少于100张,康复专业设施和设备配备再上新台阶,全面提高康复医疗评估和治疗技术。不仅能熟练应用新技术:计算机虚拟技术、镜像疗法、团体治疗、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肉毒素注射、运动反馈训练技术等,各项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的研究同时取得较好成果,临床应用取得预期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配备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团队,培养出区内外知名的康复名医和名专家。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基层培养技术带头人。争取参与制定康复医学专业(病种)地区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技术规范或指南,力争在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到国内外康复权威机构培训、学习,开通高层次的技术交流渠道,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着力将我康复医学科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不仅成为海珠区的特色专科,在广州市康复医学领域也能脱颖而出,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