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1)》专科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对象化:“对象化”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最初由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化的存在来把握,从而使外在于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2、主题:文学文本的主题即蕴含于形象之中的思想意义。3、心态型人物:是指那种着重展示内在心理过程,表现某种精神体验的人物形象。4、意识流小说:作为文学术语,意识流指的是一种“内心独白”,即人物潜意识的流露。为了表现这种不断流动的潜意识,人们用了一系列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语序的混乱、没有标点、甚至出现自造的语汇等等,这使意识流又有了语言技巧的涵义。所谓的意识流小说,就是使用这些手法多到一定程度的小说。所以意识流小说的叙述多为内心活动、特别是无意识活动的表现。5、意象: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涵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与其他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意象特别强调作为一种形象,主观之“意”即主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性形象构成中最基本的因素,外在的形象是为了表现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6、小说: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的虚构作品。7、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一个蕴涵着某种审美意蕴的、具有开放性的语言结构体。8、模仿说:西方文学理论对文学的一种认识,即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9、文学史: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10、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11、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这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定。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12、感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作家对其生活感受的表现。13、审美关系: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与客观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即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从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与物质享受全然不同的精神上的喜悦和快慰。14、主题的多义性: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与客观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即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从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与物质享受全然不同的精神上的喜悦和快慰。15、意象叠加:又叫意象并置,是把一个意象叠加起来或并置在另一个意象上,造成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16、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抒发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为内容的文学体裁。17、象征:象征指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18、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的文体形式。19、描写(作为小说叙述方式):被称为展示,是指叙事者似乎并不露面,叙述只涉及事件本身,叙述者不对事件或人物发表任何看法,也不流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而是让事件自身直接呈现的一种叙事方式。20、起兴:是诗歌的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法。具体地说就是不把所要表达的较为抽象的情感、思想、意蕴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言比较清楚、明白、具体的事物。起兴具有联想、象征、寄托等多种含义,可以加强诗歌的气氛、情绪,增强艺术感染力。二、辨析题1、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歌德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答:歌德通过分析艺术家与自然即社会生活的双重关系,阐明了文学具有主体性的特点。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艺术家对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表达,而且,从根本上说,艺术世界的创造也是为理想的表现服务的。实际上,没有主体精神的灌注,不能使艺术创造成为主体精神追求的载体,文学也难以成为文学。2、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答、其反映了恩格斯在人与环境关系上的看法,显示了他对社会环境内涵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恩格斯强调了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促使他们行动的原因,所以如果不能充分表现社会环境的特点,人物的性格与行动将失去可以理解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又用典型环境这个概念,揭示了规定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社会环境本身的丰富内涵。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包括两个层次,它既是指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是指必然会对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体现为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环境。揭示社会环境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在于,如果说在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中,人们还可能受到各种个别的、偶然的和暂时的因素的影响,有可能掩盖人的生活环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话,那么,对具体环境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脉络的把握,却能够使人洞悉被偶然现象所掩盖的实质,发现具体生活环境中那些细微变化的社会意义。恩格斯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阐释,从根本上揭示了典型人物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他们显示了人性和人生必然要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普遍意义。3、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关系或者摹写关系;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以及文学活动中主体因素的介入和参与,都使人们很难简单地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出发点,用文学作品与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相符或者不相符,来判断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反映生活的特点来检验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中外文学理论都认为,艺术真实并不等于生活事实,对文学真实性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文学与生活的相符程度为标准;文学的真实其实是艺术创造的产物,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和综合。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当文学同时实现了这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时候,就应该说文学具备了真实性,或者说实现了艺术真实。4、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与作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答、虽然从指称对象上看,文本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从意义上讲,文本的涵义与作品的涵义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种区别简单地说就是,“文本”概念淡化甚至否认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在传统的文学理论语境中,当人们用“作品”来指称一个作家的创造物时,其意味着这部作品应是某个主体个人的创作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的从属性。这么来理解作品,又和一种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这种观念认为,作品是作家个人思想感情的反映或表现,即使作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它也留下了作家个人感受生活和理解、解释生活的烙印。于是,人们在阅读和讨论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家个人的意图,视为作品意义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文学理论通过“文本”概念提出试图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文本一旦产生之后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足体。也就是说,理论用“文本”这个概念试图说明,文学作品的蕴意存在于作品之中;作品不仅仅是某个作家的创造物,它的意义也并非仅仅来自某个作家的赋予;作为一个语言实体,作品意义其实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作为文学观念,文本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仅仅来源于某个作家个人的赋予;对作品的理解应该从其“内部”入手而排斥对文学的“外部”研究。5、闻一多说,“诗是被强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请分析这段话揭示了诗歌的哪些特征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段话首先说明了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一切诗歌都将情感作为始终不渝的表达对象,闻一多先生说这种情感强烈到可以将水蒸发,虽然具有夸张的色彩但也不无道理。此外,这段话还说明了诗歌的语言具有陌生化的特征,即诗歌运用语言时非常注意对日常语言加以扭曲和变形,通过语言形态上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闻一多先生所说的从水蒸发为水气再凝结,就是运用水的形态变化暗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需举例说明)6、下列人物形象哪些属于圆形人物、哪些属于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心态型人物?请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答尔丢夫(《伪君子》)、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格里高利《变形记》答、圆形人物:堂·吉诃德、哈姆雷特。扁平人物:答尔丢夫心态型人物:格里高利理由: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这种人物有一个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有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就是如此。堂·吉诃德这一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他的狂,但有时又体现出文雅、博学、理智的一面。哈姆雷特性格更是复杂,即有善于思考、英勇果决的一面,同时又有多愁善感、懦弱无为的一面。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答尔丢夫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之中,也无论面对何人何事,体现出的都是虚伪这一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心态型人物外在可感性和性格特征比较模糊,但心理过程却得到非常细致、深刻的体现,格里高利这一形象主要体现出的是在他变成甲壳虫后复杂细致的心理感受,所以属于此类人物类型。三、问答题1、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指什么?诗歌的结构为什么具有跳跃性的特点?答、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针对事件发展的逻辑来说的,也就是说,诗歌的言说一般来讲并不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或顺序,所以在诗的语言表现层面上,读者很难找到事件发展的线索逻辑,于是出现了诗歌的抒情对事件发展逻辑而言的跳跃性。这说明,诗歌结构所遵循的是表情需要,其结构是按照感情表现的需要来构成的,情感本身的非逻辑化必然会造成诗歌语言表现的跳跃性。2、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答、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必具体、详尽地去分析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运动,而是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视野去总结人类研究文学的成果,并进一步解释和阐明文学问题,并使对文问题的解释和阐明都上升到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从而使其成为知道和规范整个文学活动的基础的思想和理论。3、什么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为什么会有间接性?答、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文学形象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因为语言造成的。4、在诗歌中,“情”与“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答、“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诗歌对审美意象的创造不能孤立地写景,使“景”的描绘脱离了对“情”的表现;脱离了“情”的“景”只能是“虚景”。所以“情景一合,自得妙语,撑开说景者,必无景也”。审美意象也不可能仅由情来构成,无景之情也是“虚情”,直接表达情感有时候反而容易流于空泛,难以感动他人。5、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感物说”是怎样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答、中外文学理论虽然都强调文学必须依赖于社会生活,但是二者的着眼点却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6、什么是典型?典型形象与一般人物形象有什么区别?答、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典型与一般人物形象的区别在于,1、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2、典型人物的普遍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