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复习1.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了哪些内容?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印象、思维心理现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为个性差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2.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要观点。医学心理学认为健康和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此相互依存、在一定原因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原因和条件可以概括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从疾病的最严重状态到健康的最顶峰状态是一个生命的连续过程,它处于经常变化而绝非相对静止状态,并呈现不同层次的适应水平,就意味着正常的健康,如果适应良好,就是健康良好,反之,如果适应不良,陷入疾病状态,就意味着健康不良。3.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内容:潜意识理论;性心理学说;人格学说;释梦学说;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说;心理疾病的心理病理学说;心理疾病的心理病理学说;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等。——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包括正常行为、变态行为及其心身反应模式。根据学习的基本规律,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个体行为的获得、维持或消退。——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首要研究对象是具有经验的人;研究经过选择的人,关心的是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高应成为心理学的主要涉及的范围。此理论鼓励和指导人们称为精神健全和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治疗心理疾患和培养健全人格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促成了开发健康人潜能的热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包括自我实现理论人类的需要层次论和来访者中心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并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如概念的形成、问题的解决、语言及情感等。认知心理学虽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着眼于信息加工模型,把人脑与计算机作类比,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产生了人工智能新学科,这是现代科学的突破,因而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心理生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心理生理学重点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尤其是心身关系、心身交互影响等,代表了心理学及疾病研究中的生理学研究方向。4.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是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一部分存在与知觉中。5.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6.记忆的两种分类按内容进行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7.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保持:过去经历过的食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一种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知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有错误;再认和回忆:对长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提取的过程,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8.艾滨浩斯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遗忘规律: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遗忘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变化的速度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第一个小时内遗忘最快,数量最多;随后逐渐减慢,数量减少;以后虽然时间间隔很长,但所剩的记忆内容基本上不再有明显的减少而趋于稳定。影响因素:记忆材料的数量、记忆材料的性质、学习程度、记忆材料的序位9.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间接的反应。思维的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人们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10.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除了受个性、情绪和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常受下列心理因素的影响:动机水平——是指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定式作用——也叫心向,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以证明有效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的知识表征的方式往往影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人们习惯于把某种功能牢固地附于某一物体,称为功能固着。11.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主要情绪理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是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情绪是由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认为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系统,而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大脑皮质对刺激情境的评估,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情绪智力理论——情商,个体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能力。12.主要名词: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联觉、知觉的恒常性、错觉、记忆、视觉后像、心境、激情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联觉: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错觉:知觉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对客观事物的种种歪曲。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视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并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心境:是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1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与年龄发展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构成的,所以,需要是人内心世界核心的东西,一切意识和认识都受其统摄,人的需要是所有行为的根本动力。而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需要的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和程度。“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4.动机的概念。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虽然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的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只有当刺激和个体的需要相结合时,才能产生活动的动机。15.动机冲突有几种表现形式?趋-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避-避冲突(前遇断崖后有追兵)、趋-避冲突(喜欢吸烟又怕有损健康)、双重和多重趋-避冲突(单身和结婚的选择)。16.气质和性格的概念,气质的分类,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分类气质:是不以活动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及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禀性和脾气。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个性带有个人独特的色彩。分类: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胆汁质——兴奋型;抑郁质——抑郁型。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特征的核心,受意识倾向性的制约,能反映人的生活经历和本质属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分类: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抑郁型。17.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塑造作用较为明显。联系:性格可制约和影响气质的改变;气质使具有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表现;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18.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卡特尔认为特质是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特点或行为倾向。个性特质可以作为个性分析和个性测量的单元。卡特尔将人的特质区分为独特特质(单个个体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和根源特质(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在卡特尔人格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对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区分。艾森克认为人格是多维度的,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外倾型(内外倾差异)、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差异)、精神质(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19.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生物因素——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遗传基因、神经系统特性、人的体态等等)环境因素——是决定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实践活动自我教育——主观因素,人在实践活动中,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在起着积极作用20.名词解释: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粘液质需要: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禀性和脾气。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粘液质:安静型,安静沉着、注意稳定、善于忍耐、情绪反应慢、持久而不外露、容易冷淡、颓唐。21.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源通常包括那几项?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应激原:社会文化性应激原、职业性应激原、环境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22.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有哪些?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对事件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23.常见的应对方法和措施,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常见应对方法和措施:增加应对资源,如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技能,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压抑、反向、退行、投射、认同、隔离、转移、抵消、合理化、补偿、理智化、幽默、升华。24.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判别标准。广义概念: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狭义概念:只强调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诊断标准:——发病的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并且这些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具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患者具有一定的生物遗传因素、性格特点或心理缺陷;——好发于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和系统;——单纯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25.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A型行为、C型行为的概念)。心理动力学理论: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心理生理学理论:心理因素在应激的生理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心理社会刺激也能引起生理的应激反应。学习理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了各体系的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由于个体素质的问题、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过泛化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可被固定下来,演变成症状和疾病。主要过程: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心身疾病的发生。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