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遵守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品格的养成上。【案例】让美德占据灵魂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哲学家问身边的弟子该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十分惊谔,没有想到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就够了,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对于年轻大学生而言,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一)个人品德所谓个人品德,是指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个人品德是稳定的道德行为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表象。个人品德由道德导入新课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个人品德一旦形成,就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二)个人品德的特点及其功能、作用1、个人品德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它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或体现,反映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展示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第二,综合性。个人道德品质不是零碎的个人生活片断,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渗透并影响个人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临时的、短暂的道德现象,它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使人形成一定的道德思维或者评价“定势”、道德意志力和道德行为习惯。2、个人品德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同时,个人品格的提升过程也是能动的作用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过程。,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是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讲授新课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首先,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的基础。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它是调节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共同利益,为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道德规范,其本质是重视他人的存在,重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相对稳定。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并且使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觉养成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企业、保护环境的习惯,防止破坏和威胁社会公共生活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态环境秩序。现代社会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包括人的尊严。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自尊、自重,加强个人品德的修养,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和社会的尊重。强调个人品德建设,抓住了社会公德建设的根本,抓住了要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个人品德修养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也是一个人性格、学识和职业修养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再次,个人品德修养是树立家庭美德的基础。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家庭关系涵盖了长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幼、夫妻、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安宁与和谐,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家庭的美满和谐有赖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悉心维护和构建,要求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夫妻和睦,互相帮助。第二,个人品德建设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首先,个人品德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宋代的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做了分析,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认为“德”不仅是人才构成的基本内容,而且在人才成长中具有统帅和导向的作用;其次,个人品德不仅是完美人格的构成要素,而且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再次,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的重要保证。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和健康体魄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个人品德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有效的修养方法,也要自觉的向道德模范学习。(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1、道德修养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人们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方法,一般包括外部教育(即家庭、学校、社会等所进行的教育)和自我修养(即自己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主动采取行动来培养自己的人格素质和品质),是两者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自我的人生修养是核心,是人在自己内心深处依据社会的要求不断地检查、反省和找出自己与社会要求不相符的思想等,并运用“内省”、“自讼”、“思过”等方法“整治”自己,又在实践中不断“养育”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融合、相一致。它不具有外在强制性,更多的是依靠人自己内心信起作用,而且以内心情感、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自觉性是修养的第一性特征。修养的自觉性是修养动机最强烈的表现,一旦有了它,人就会迸发出修养的热情,形成修养的意志,把修养看成是一种人生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能在人生实践中,充分发展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否则,没有自觉性,而是“奉命而修”,修养必然流于形式。2、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学会自知自胜、自我扬弃,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第一,学思并重。对于道德修养来说,为学是一个不可缺的步骤。为学之道,在强调好学、博学的学习态度之后,还要运用正确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思并重,即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第二。,省察克治。省察,就是自我反省,即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指人的自省、自我省察。克治,就是自我改正,即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并自觉修正其言行,“知耻”、“改过”。省察克治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日常行为的自我反省和检查,自觉克服其不足、不良之处,以使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在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之中。省察克治,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又是一种道德实践方法。第三,慎独自律。“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注意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第四,积善成德。所谓“积善成德”是讲个体的道德品质是由其平时一个一个的善的行为长期不断积累的结果。《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从现在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收到实效。第五,知行统一。只有在亲身参加道德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懂得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深刻理解和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只有在各种道德活动中通过具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关系,才能最终分辨是非善恶,改过迁善并检验自我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实践活动安排】日行一善【视频】“感动中国”视频选播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质。【实践活动安排】日行一善行善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尝试: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快乐传递下去;悄悄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的事情;原谅一个伤害过你的人,人痛苦到此为止;想想已经拥有的,试着去感恩;给父母至少每周打一个电话,将关心与祝福传递……日行一善,心里充满善良的阳光,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同学们如果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和方法进行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说到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有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感动中国”视频选播【思考】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想?【点评】在同学们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同学们的表现,从你们的神情中,我读到了两个字“感动”。的确,这些视频感动你们,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感动我们的这些人物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面对这些道德高尚的人们,我们除了感动,还应有些什么样的举动呢?——那就是,向他们学习!(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1)道德模范及其道德引导作用道德模范,指的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道德模范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个人品德修养的榜样,众所周知,人是惯于模仿的,每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现实和历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史种的某些人为榜样而模仿他们。由此出发,我们往往将道德品质高尚者树立为道德榜样,引导人们模仿、学习,逐渐使人们的道德品质与榜样的道德品质接近、相似、相同。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道德模范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和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带给人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数模范人物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先进事迹鼓舞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有的用自己的平凡举动,扶贫助困,让许多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爱和付出奏响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有的在死神和灾害面前大义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