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携手苏轼,夜游承天寺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07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写作背景“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余秋雨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遂寝与藻解衣荇横柏吾suìqǐnyǔzǎojiĕxìnghéngbǎiwú读准字音读准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遂至承天寺:于是,就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院里。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高兴地样子想要。时间门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脱下。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考虑、想到没有共同游乐的人于是睡到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译文:(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语气词,罢了。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清闲的人。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作者和张怀民。事件:与张怀民一起赏月。3、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夜游承天寺?•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4、理解性背诵(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A贬谪悲凉。B人生感慨。C赏月喜悦;D漫步悠闲。赏奇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月光一切景语皆情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盖”有恍然大悟之意,显得天真。由此可想,作者刚才迷失在月光中,忘记月亮,忘记自己,物我合一。3、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2、巧用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给人空灵皎洁,明净淡雅,宁静悠闲之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用现代汉语描绘此句所呈现出的画面,描写要形象生动。写法要点:1、恰当的修饰语;2、准确的修辞手法;3、适当的联想与想像;4、作者的主观感受等。参考示例: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泄而下,洒满了整个庭院,铺了一地银白。微风徐来,翠竹舞动,柏枝摇曳,又恰似那水中的藻荇。好一个静美的月夜,怎不叫人痴迷留恋?又怎能让人忍心入睡?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有相当高雅的品味,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清幽宁静的意境清新高雅的品格论奇人•月是空明之月•人是之人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说说你对苏轼的理解。要咬文嚼字地发表观点才好。自由、得意、悠闲、率性、欢欣……•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月光如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是空明之月,人是惊喜之人月是空明之月,人是富有情趣之人。悟奇情1.诵读,读出文章韵味。2.领悟,体会作者情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jiĕsuìqĭnhéng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高兴)(寂寞)(闲适)(赞叹、惊喜)(感慨)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孤独)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急切)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连用两问,问天问地问自己,表达了身负闲职,享受清闲又自嘲为“闲人”之感,但更多的是以豁然旷达的心态面对人生曲折。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领悟“闲”之意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欣赏月下美景.结尾“闲人”点睛之笔。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闲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苏轼21岁中进士,名动天下,“致君尧舜,此事何难”。25岁参加制举考试,成为“百年第一”。宋仁宗曾说:“我为子孙觅得两位太平宰相,那就是苏氏兄弟。”•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才幸免于死,被贬黄州。•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却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心静如水胸无尘俗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苏轼小结•因为人是空明之人•所以月才成为空明之月空:了无尘埃明:明心见性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他之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而今日吾人读其诗文,别无理由,只因为他写得那么美……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林语堂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当堂练习齐背课文,感受这美而真纯的文字,感受这月夜里瞬息的快乐。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比较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通明谈山川之美抒隐者情怀子瞻记月下之事彰闲人心绪•《答谢中书书》: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很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比较两篇文章行文风格上的不同比较两文作者之不同•陶弘景:是一个追求自由的隐逸者,他热爱山水,不慕名利,拒绝做官,隐匿于山水之中陶冶性情。•苏轼:身处人世间,乐观豁达,积极排解生活中的不如意。他认识到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人更应该用一种旷达的心境去面对自己,面对世界。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布置作业:范例:【邀友夜游承天寺记】晚风轻轻/微微吹临/颤动着这周遭的景物/侧耳倾听/似乎是天籁之佳音/我正想解衣就寝,上床安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