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定为民造福初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种精神让人心潮澎湃。50年前,英雄的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历时十年,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间天河”——红旗渠,更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红旗渠依然不减当年风采,浩浩荡荡的红旗渠水一路欢歌流进林州大地,滋润万物,流进人们心中,涤荡心灵。留恋红旗渠畔,我们仿佛又听见了50年前那叮叮当当铁钎凿石的声音。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的五百多年间,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百余次,其中大旱绝收达30次。连年大旱造成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碑文记载:”死于道路者,人且割其肉而食之,甚有已经掩埋犹有刨其尸剥其肉而食之者。”关于林州缺水有太多令人悲痛的历史故事。桑家儿媳因水殒命的故事一直在林州流传。天遇大早,泉水只剩下香头那么粗,远道来这里担水的人越来越多。大年三十,老长工桑林茂起五更爬上黄崖泉,想趁早挑一担水过年,可是担水排队的人很多,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心痛公爹,摸黑出村迎接,由于天黑路陡、脚小,接过担子没有走几步被石头绊倒,一担水倾了个精光,儿媳妇又气又愧,回家悬梁自尽了。桑林茂怀着满腔悲愤埋葬了儿媳,大年初一领着儿子踏上风雪交加的逃荒路。60年代初,林州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用”宁愿当辈苦,不愿辈辈穷”的大情,用”蚂蚁啃骨头,争强好胜”的大性,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大爱,用”流血不流泪,逃荒不要饭”的大气,怀着对水的炽热情感,开山凿石,引漳入林,上演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英雄壮举。从1960年2月开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完成,削平山头1250个,打通隧洞211个,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修筑了一条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红旗渠,也都有深刻铭记的红旗渠故事。我心目中的红旗渠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渠。兴建红旗渠的年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人民的温饱尚未完全解决。林县人民不等不靠,自筹民工口粮,自带修渠工具,自造施工器材,筹集资金5839.66万元(占总投资的85.06%),自己制造水泥5170吨,自己烧制石灰14.5万吨。没有饭吃,人们就挖野菜捞水草充饥;没有工程机械,人们就靠车推肩扛运送石料。凭着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革命斗志,林州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我心目中的红旗渠是一条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之渠。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是一项跨省域的水利工程,是十万大军分段施工的成果。红旗渠的总干渠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当地政府、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对于红旗渠建设的成果起着重要作用。建渠之初,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施工人员的住地、生活及修渠占地、砍树、放炮、崩山等遇到很大困难,山西省平顺县的群众腾出房子、让出耕地、迁移祖坟、毁掉果木,尽最大可能支援林县。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无论是受益地区还是非受益地区,都不计较局部利益得失,为红旗渠建设贡献了力量,有81位同志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心目中的红旗渠是一条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之渠。红旗渠建设,代表了林州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林州人民世世代代的缺水之困、盼水之苦催生了修建红旗渠的伟大设想。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同甘共苦、砥砺前行,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无法实现。修渠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才能依靠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我心目中的红旗渠是一条共产党员敢于担当之渠。1958年正在搞”大跃进”,各地”浮夸风”严重,林县县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多报、虚报粮食产量。1958年夏收后召开小麦产量汇报会,无论上级如何施压,县委书记杨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汇报实际粮食产量亩产114斤。如果没有县委领导班子趁着1958年粮食丰收,没有因虚报产量而多交征购粮,从而攒下4000多万斤储备粮,为几年后的工程建设储备下最基本的粮食供应,红旗渠项目就无从谈起。县委书记杨贵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后遭文革冲击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历史,最终平反昭雪,赢得后世尊重。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数十万林州人民克服自然灾害、克服政治风波,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是太行儿女以敢于改天换地、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愚公精神一步一步闯出来的。红旗渠建设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伟大创举,红旗渠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朽丰碑。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党中央提出了”三大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学习上世纪60年代的林州人民,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干部的苦干实干,团结、激励广大群众为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