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有感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活动过程“燃爆”整个网络,获得全国人民的“点赞”。其中,以“金、红、蓝”三色为主色调的勋章一亮相,瞬间“惊艳”全场,仿佛那耀眼的光芒在向世人放映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干事创业,找到了信仰。学会坚守,心比“金”坚。无论是一名党员干部、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有“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的警醒。苏共拥有二十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二百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分崩离析,失去了政权。为什么?就是背弃了理想,丧失了信念,忘记了初心。今天,老英雄张富清被授予荣誉称号。他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至今深感震撼,引人深思。他说,“和我并肩作战的不少战友,他们为了党、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功臣。他们牺牲了,没有机会向党提什么要求,我现在人还在,吃的住的都很好,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张富清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历枪弹雨林、九死一生,非但不觉得这是功绩,反而觉得自己活了下来就是幸运的;在经济建设年代,主动要求到边远困难山区工作,几十年默默无闻奉献自己,非但不觉得委屈,反而认为这是党员的义务、理所应当。由此可见坚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活生生的、甚至有时是“血淋淋”的。学会面对,荜路“蓝”蒌。“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正处在中流、半山,还没有到岸、登顶,就意味着浪更急、路更陡,意味着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接下来的路,我们可以从89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身上找到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千锤万凿出深山”的“钻劲”,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但搞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从《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几句话中找到了灵感,进而创新采用乙醚低温提取,如愿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如果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悟劲”和“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屠呦呦的研究是难有建树的。她专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勇于面对质疑,不为世俗所动,不图“短平快”,最终站在科学与人生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的瞩目。告诉我们任何事业在艰难困苦中都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敢劲”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学会担当,“红”色使命。对基层而言,愿干、敢干、实干、巧干,最后干成,就是担当,就是最好的作风。但往往有些同志一说要做事,首先想到的是没有资金,这干不了、那干不了;首先想到的是找文件、找依据,这不能干、那不能干;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担责,最后这不敢干、那不敢干;首先想到的是怕麻烦、怕吃苦,最后这不愿干、那不愿干。当我们看到国旗、国徽还有这个勋章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红色”的内涵,应清醒认识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里,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为广大基层干部作了示范。她是当年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急先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拓荒牛”。她总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她用毕生的奋斗去完成最初的承诺,获得了这最闪耀、最美丽的“共和国勋章”。“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何以有信仰?民族何以有希望?国家何以有力量?答案是人民、民族与国家的意志一致,坚定如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于他们,我们不仅要铭记,更要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于担当,勇于奋斗,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