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新“贺兰”——新颖,新颖,还是新颖!令人眼前一亮的稿件这是一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和7.9%。上述成绩单的“持有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那么,贺兰县是如何取得上述成绩的呢?中共银川市委常委、贺兰县委书记李郁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贺兰县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总纲,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9条”、降低企业成本“25条”及补短板“十大行动计划”,着力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加快四轮驱动,不断释放发展动能,促全生态文明、全要素发展。 贺兰新“加”法:“加”而优,“加”而强。贺兰做好“加”的文章,就是实施“投资拉动”战略,通过加大产业投资、加长产业链条、加快补齐短板,做大增量、做活存量、做优质量,加出新实力。“加”法一:强招引增后劲。贺兰县通过改变以往“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做到既招商又选资,既引资又引税。在导向上,贺兰县坚持“宁缺勿滥”的绿色招商理念,将投资强度、经济密度作为硬指标,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有市场、无产品的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在氛围上,树立“人人都是招商员,个个都是服务员”的理念,开展“我为贺兰发展引项目”活动。在体制上,探索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清单,编制招商引资目录和项目库,充实招商工作力量,招商局配置一正五副的班子结构,理顺招商体制机制。在方法上,创新包区域、包产业、包项目,带项目、带规划、带土地的“三包三带”招商模式,解决“招商项目在路上”的问题。1-9月,实际到位资金105.3亿元,同比增长70%,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补外资空白。“加”法二:优结构增效益。贺兰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模式,着力推进“三提一降”,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三提”,就是提高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工业技改投资比重、提高民间投资比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在今年的投资计划中,贺兰县的产业项目投资达179亿元,比重达到81.6%。“加”法三:促投产做总量。贺兰县围绕“5+x”主导产业体系,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一季度“准备之冬”抓前期、二季度“百日推进”抓开工、三季度“百日攻坚”抓进度、四季度“211工程”抓投产,通过月观摩、月评比、季考核,形成良好的项目推进氛围。1-9月,全县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7%;投资完成率达到70%以上。截止目前,共有宁夏服装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恒康制药、艾尼等24个项目竣工试生产;中汽配一期、中阿友谊饭店等18个项目主体封顶;金河乳业智能生产线、银兰铝业等10个项目将于月底前新开工。同时,围绕补齐八个方面短板,谋划明年项目92个,增强发展后劲。 贺兰新“减”法:“减”而简,“减”而精。李郁华表示,贺兰做好“减”的文章,就是实施“生态撬动”战略,通过“一降一减两去”,改变以往过度依赖土地和生态资源的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减出新潜力。“减法”一:“降成本”。据介绍,贺兰县细化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30条”和企业降成本“25条”,重点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专精特新”产品开发等,扶持一批朝阳企业、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开展低成本化园区试点,对工业企业贷款给予基准利率30%的贴息,降低企业融资、电力、物流、销售成本,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累计完成个转企85家、小升规35家、规改股6家、股上市3家,培育“三名”企业20家。“减法”二:“减能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积极清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对72家高污染企业进行关停,对22家高耗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28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对3家僵尸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拔掉污染企业及燃煤锅炉烟囱109根。实施生物科技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纺织园污水处理同城化项目,前三季度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减法”三:“去库存”。针对大量房地产库存、闲置土地和闲置用房问题,点面结合、综合施策。在面上,制定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12”条。1-9月份,住宅商品房库存面积较上年减少24万平方米,库存量下降14%。在点上,利用立岗、金贵的闲置校舍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利用陕商大厦闲置办公楼建设了科技创新中心、互联网+政务中心和中阿跨境电商产业园;利用奥特莱斯商场闲置用房建设宁浙电商创业园、民族风情街和葡萄酒街;利用伊顺园公司的闲置土地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园。以上一系列举措不仅化解了各类库存,还实现了不增土地增项目、不增土地增产值、不增土地增投资、不增土地增税收的集约化发展。“减法”四:“去债务”。对大量企业与政府互欠工程款、规费和税收等“三角债”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逐个研究解决方案,共清理资金8.2亿元,重塑政府信誉和形象。此外,通过做大国有融资公司,提升融资能力、扩大信贷规模、提高财政收入等举措,实现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消化了历年政府债务9亿元。 贺兰新“乘”法:“乘”而新,“乘”而劲。贺兰县做好“乘”的文章,就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业态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科技创新,释放创新带来的裂变效应,乘出新动力。“乘法”一:业态创新。在业态创新上,贺兰县牢牢抓住“互联网+”的战略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业态,培育新动力。发展“互联网+农业”,运用淘宝、天猫、京东、微信等平台,把优势特色农产品搬上网,发展瓜果蔬菜同城配送模式,打通农特产品的上行通道,重点解决农产品生产方式粗放、销售半径偏小、市场议价权弱等问题。4月份以来,全县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2亿元。发展“互联网+工业”,引进阿里一达通跨境平台,为全区131家工业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出口服务,降低企业外贸交易成本。5月份以来,跨境交易额达4000多万美元,补外贸发展短板。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发挥贺兰汽车4s店的聚集优势,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加强电商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今年以来,汽车的网上销售额月度环比增长12%。同时,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衣食住行各领域,网上支付占比达到36%。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与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特色中国、跨境电商、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开展全领域合作,打造贺兰的阿里生态链。宁浙电商创业园、电商物流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商等多点开花、多点发力。1-9月,全县电商交易额达12.7亿元,同比增长541%。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浙电商创业园,对贺兰县“践行东西合作、开展宁浙交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李郁华表示,习总书记的高度与评价,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电商的决心,我们有信心再通过三到五年努力,把贺兰电商打造成全区的样板、西北的示范,乃至全国的标杆;并同时在文化、it、旅游、养老等新兴产业上凸显新机。“乘法”二:发展方式创新。打破以往“城区为核、园区为心”的发展路径,把发展眼光拓展到乡镇和农村,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平台。今年,贺兰县出台了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乡镇场的独特资源禀赋,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以产业集聚打造“电商、商贸、米粮、旅游、渔米”等五个特色小镇,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今年以来,5个特色小镇共实施产业项目20个,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项目18个,投资8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80个。“乘法”三: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中心,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设立一批领军型研发团队。即“三院一站一中心”:生态纺织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清真食品研究院、赵岳星博士工作站及中国婴幼儿奶粉研发中心。共引进“国千人才”2名,各类高层次人才94名,科技创新团队16支,实施产业人才创新项目80个,直接带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57项。目前,“黑骨鸭食品”已经在德胜园区清真食品园建设厂房;孵化成功在贺兰投资兴业的企业5家;成功实行科技成果转化5项;应用推广专利8项。在科创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3家、院士工作站3家。 贺兰新“除”法:“除”而活,“除”而兴。贺兰县做好“除”的文章,就是实施“改革推动”战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去除制约和障碍,强化制度供给,除出新活力。“除法”一: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探索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狠抓投资强度、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率,市场调节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倒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共依法收回长期圈而不建的闲置土地830亩;推进延期开竣工项目8个、用地623亩;促进企业续建扩建项目16个、用地640亩;促进企业实施技改项目28个、投资15亿元。今年新开工的工业项目亩均投资达到156万元,同比提高23.5%。“除法”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重大项目前期办”,建立“6+x”部门会商机制,推行模拟审批、实行并联审批、探索网上审批等模式,实现规划设计、用地出让、施工准备“齐步走”,将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深化“五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行无限时预约服务,“五证”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除法”三:推进政务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贺兰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化“进百企解难题”“下园区联项目”等专项活动,当好精准服务“店小二”。开展“百日攻坚”“百日招商”&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