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工作计划流通是社会再生产四大过程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实现的必经阶段。流通产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窗口,也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市场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流通产业正在迅速地由从属产业转向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进入二十一世纪,我省正处在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流通大发展阶段。浙江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流通产业的跨跃式发展。本《规划》依据中央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从我省省情和流通产业现状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十五期间我省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一、发展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流通产业借助市场先发优势,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为形成浙江区域特色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取得的成就--流通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XX年,全省批零贸易业实现增加值800.25亿元,比1995年增长59.7%,平均每年增长9.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是服务业中最大的产业;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98.8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四,比1995年增长73.4%,平均每年增长11.6%。到XX年底,我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48个,成交额为4023亿元。--流通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随着我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管理商品的范围和品种已大大减少,绝大部分商品已实行市场定价。经营主体不断多元化,使我省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所有制结构、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营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流通现代化步伐开始加快。我省流通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百货商店、连锁超市、物流中心、商品交易市场以及专卖店、便民店、会员制俱乐部等多种业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旧货、拍卖等行业,出现了新的活力。电子计算机、商品条码、pos、edi等现代营销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应用,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流通国际化趋势有所增强。至XX年底,全省有各类进出口企业3183家(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与世界上2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全省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78.34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41.8%,平均每年增长19.31%。其中出口额为194.44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52.6%,平均每年增长20.36%,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在全国各省市区均列第四位。我省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达到38.2%,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达到26.7%。(二)差距与不足--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我省流通业总量虽然较大,但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组织形式和传统的营销方式占有很大比重,组织化程度比较低,集团化发展缓慢。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育不全,农副产品流通仍不通畅,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时有凸现。流通产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现代化水平不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流通企业相比差距很大。--流通秩序不够规范。流通领域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滞后,自律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地区封锁、部门分割、无序竞争和垄断经营依然存在,欺诈行为、假冒伪劣商品仍在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三)发展环境--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仍将保持一定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将带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将推动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的步伐加快,将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要素和资源的优化组合。--加入世贸组织,为流通产业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提供了便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将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理念和营销方式以及统一的国际运行规则,有利于流通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市场体系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通过引入国外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提高流通企业素质;通过与国外公司的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我省经济进入重要转型期,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休息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二元经济将向农村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改革将从放开搞活向建立和完善新的市场经济秩序转变,消费结构将由满足基本需要向满足多层次需要转变,流通企业的发展也将由数量扩张型向提高竞争能力的质量效益型转变,这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流通产业的发展。二、发展目标要改变我省流通产业总体发展进程滞后的现状,必须使我省流通产业跨过传统产业化的某些阶段,选择较高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赶超发达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十五期间加快我省流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加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流通产业技术进步,扩大流通产业对外开放,尽快实现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流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预期目标到XX年,我省流通业要达到下列预期目标:--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0亿元,年均增长11%,流通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5%。--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达10家,超50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达50家。--全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达到30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60亿美元。--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获得较快发展,大中城市现代流通业态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培育10家在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有重大影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大中型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省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三、发展重点根据我省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十五期间,我省流通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大力推进以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态建设;大力推进以健全市场功能和扩大商品辐射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推进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主的营销网络建设。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加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流通产业商品和技术结构。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占据我省消费品市场的低档商品、普通商品将逐步向高档商品和品牌商品转变。要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潮流,强化商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积极扩大省内名牌商品的经营份额,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兼顾消费梯度,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引进流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实现各种技术形态的协调配合、高效运转,把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流通技术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加快流通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步伐,促进流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调整流通产业组织和地区结构。培育和扶植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变我省流通产业结构中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的现状,加快流通企业的重组改造。鼓励个体私营流通企业从自然人实体向企业法人制度转变。实施流通业的规范化、合理化、规模化,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集团化、综合型流通企业和流通中心。鼓励流通领域内多种业态相互渗透,鼓励流通资本向工业、农业延伸,向房地产、旅游、咨询等服务贸易领域渗透,形成主体多元、相互渗透、充满竞争和活力的大流通产业。完善流通产业地区结构,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市为中心,以沪杭甬-杭宁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城市流通网络;形成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农村流通网络;充分利用宁波、舟山等港口条件,积极发展转口贸易;重点扶持有产业依托、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的十大市场,鼓励建设一批有影响力、有效益的省外分市场;选择合适的国家,支持设立浙江商品分销中心。建立和健全浙江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努力提高我省名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比重。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高效顺畅、幅射面广、业态丰富、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流通新格局。--健全专业批发市场功能。重点培育发展有鲜明专业特色、紧密依托当地产业或具有商品集散功能的工业品批发市场;与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紧密结合的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广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为地方支柱产业服务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最终形成一批全国性的龙头市场、一批区域性的骨干市场、一批外向型的出口市场、一批有代表性的要素市场。推进我省各类市场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二次创业。现阶段要努力促进交易手段逐步现代化,营销方式更趋多样化,实现由摊位式经营为主向以门店式经营为主转变,由分散的个体经营为主向建立公司制经营转变,由数量的扩张向提高市场整体素质转变,由传统的交易方式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认真研究各类市场特别是工业品批发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市场功能、制度、形态创新,拓展市场空间,加强组织管理,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市场信息化,加速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加快农副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等方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支持农民兴办各类流通组织,重视农村购销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运输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形成基层社连专业社、专业社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网络。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多种方式进入流通领域,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市场农产品供求情况变化,对季节性较强的蔬菜、柑桔、板栗等大宗鲜活农产品,在集中上市期间继续实行绿色通道制度。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实行订单收粮。创造条件实施农副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二)加速流通产业技术进步--大力推进新型业态的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适合我省流通产业发展的先进网络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技术标准,避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无序和浪费;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消费信用,维护正当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的权益,为电子商务的运作创造条件。积极推行连锁经营。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广泛采用直营连锁、特许连锁等形式,发展连锁经营。采取多种措施,培育连锁龙头企业,逐步将现有连锁经营企业多、门点少的状况向企业少、门点多的方向转变,引导规模小、实力弱、单体发展困难的中小商店加盟大型连锁公司。鼓励有实力的工商企业到全国大中城市开设连锁店、专卖店,加速我省连锁业的扩张。积极推广代理销售制。在继续做好钢材、汽车等商品代理销售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代理销售的新领域,扩大代理经营范围。逐步实现代理制的规范化、规模化。积极争取国外名牌商品在国内销售的代理权,发展和完善代理销售的网络体系,提高代理制运作方式的现代化水平,重点培育一批销售规模和功能与大型生产企业相适应的骨干代理企业,探索将代理制销售与制造业分销有机结合的途径。发展租赁业、旧货业和会展业。发展实物租赁业务,重点放在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上,提高即期消费能力。发展旧货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发展会展业,以我省人文特色和生态环境旅游为基础,培育特色会展,建设杭州、宁波等国际会展城市。--重点推进物流和流通信息的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多种层次、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既可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的物流业务,也可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