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今天召开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暨纪念《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座谈会,很有现实意义。我代表市委表示热烈的祝贺。《前线》作为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文革”以前,社会影响很大。1958年创刊时,邓拓同志兼任主编,彭真同志亲自撰写了题为《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的发刊词,要求《前线》努力成为“北京市党的组织及时地反映现实,指导实践,改造现实的思想武器”。“文革”开始后,《前线》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停刊的厄运。直至1981年才以《学习与研究》为刊名,恢复了市委的这一理论刊物。199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决定,恢复《前线》刊名,并对办刊提出明确的要求:《前线》要发挥好市委机关刊物在全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政治思想理论上回答问题,力求“解渴”管用。市委还特别强调,要努力使《前线》成为市委的重要理论喉舌,指导北京市各项工作的有力工具;成为学习、研究、宣传科学理论的重要阵地,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良师益友。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鼓舞和激励北京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首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光阴荏苒,转眼就是10年。10年来,市委一贯高度重视《前线》工作,注意发挥《前线》杂志的作用。在市委的领导下,《前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老《前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良好作风,为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充分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前线》作为党刊,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导向,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政治性和可读性、实效性统一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转化为干部群众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做出了值得称赞的努力和成绩。同时,经过同志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刊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发行量从1万多份发展到现在的5万份,大大增强了党刊的影响力。当前,北京市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任务都非常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前线》要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党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党刊的首要任务。10年来,《前线》认真履行职责,始终把学习、研究、宣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办刊的鲜明主题和重中之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过程,将伴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所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也必须贯穿这一整个过程,一刻也不能放松,并和科学的理论一样,坚持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首都发展的规律,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导推进“新北京、新奥运”的实践。当前要特别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研究和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是科学总结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最新成果,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的战略决策。这些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迫切的现实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前线》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发挥首都党刊的优势,抓住这些重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安排版面开展集中宣传,有针对性地为全市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提供学习辅导,解答疑难问题,及时反映学习动态,介绍学习经验,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作出新贡献。党刊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工作中心,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对于《前线》来讲,就是要站在“新北京、新奥运”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好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统一思想、鼓舞斗志、传递信息、推动工作的功能,为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作出贡献。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的目标,我们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比如,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较高水平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按照国务院批复和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要求和发展目标,科学划分各区县的功能定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十分繁重;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的特色,实现八个方面高水平的要求,时间越发紧迫;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妥善化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维护首都的安全稳定,难度仍然很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前线》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创新理论、提出对策,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首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有力的思想保证。第三,贴近实际,关注热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实现新突破。胡锦涛总书记曾热情勉励理论工作者说:“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觉地肩负起运用理论推动实际问题解决的历史任务。”总书记的这个要求不仅是对党的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也是对党报党刊提出的。党的理论刊物,必须要具有理论高度。但它又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的论证思辨,而是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运用理论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希望《前线》时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高度的责任感密切追踪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经验,满腔热情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呼声愿望,聚焦社会热点、抓住发展难点、突出工作亮点,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并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出真知灼见,切实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希望《前线》进一步明确定位,把握党刊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办出风格,办出特色。我相信,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前线》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祝《前线》永远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前线,永远站在改革发展的前线,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前线,办得越来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