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学习体会,分析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工作,群策群力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主要领域,抓住了意识形态工作关键部位,布局之完整、衔接之紧密、立意之高远、影响之广泛,都是前所罕见的,构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以贯通古今中外的气魄和视野,系统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4位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有的谈了学习心得体会,有的谈了研究所思所得,发言都很有见地、很接地气,思考很深、质量很高,听了很受启发。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产生的巨大反响,感受到了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空前高涨的学术热情,感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讲四点意见,同大家交流和讨论。一、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进一步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两个取决于”、“两个不可替代”、“两个重要”,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正确把握,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党和国家以及我省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理论普及、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三量齐升”、“五化同步”提供了智力支持、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遇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不同程度侵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二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存在“阐释多、原创少,智库多、智慧少,出书多、出彩少”等问题;三是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存在学用“两张皮”和“贫血”的现象;四是学风作风不够扎实,存在有理论缺实践、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度缺温度、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五是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存在专家多、大家少,人员难流动、人才难留住等问题;六是不同程度存在对哲学社会科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重理轻文、重器轻道、重技轻德等社会现象还比较普遍。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凸显、作用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面对”,突出强调了新形势新实践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就我省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湖南的实践,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不可替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三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小康、增进人民福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凝聚社会“最大公约数”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三,全面依法治省的重要内容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作用,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第四,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针对性、学理性和说服力的研究阐释。另外,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激烈,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活跃,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需要像抢夺制空权一样抢夺“制脑权”,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建设理论高地,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引导、解疑释惑、正本清源、团结鼓劲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著述立说、建言献策,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努力做到不负历史担当、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研究导向,巩固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政治方向和研究导向问题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原则性,事关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道路、前途命运和现实价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站稳政治立场、理论立场,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方向、学术导向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1、在指导地位上必须做到始终毫不动摇。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就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近些年来,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交锋,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带来了一定冲击,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说教论”等错误认识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蛊惑人心。比如,有的人断章取义、舍本逐末,机械地用马克思主义语录生硬“裁剪”活生生的现实,看到马克思的某些判断没有完全成为现实或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就极力鼓吹马克思主义失败了、破产了、终结了;又如,有的人罔顾历史、无视现实,偏激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外来学说、西方学说,不适合东方文化和中国土壤,有的还抛出了“国学高于党学”等歪理谬论。诸如此类观点,既不客观,也不理性。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和活力所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从本质上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真正知其要义、懂其精髓,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好、维护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迄今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沉下心来,坚持真心实意学、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练好“看家本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要将其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姓“马”容易信“马”难。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地在教学和研究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力。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群体,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党校干校培训的主干课程;抓好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坚持“在马言马”、“在马信马”、“信马用马”,推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舆论主阵地;抓好青年学生这个群体,推动马克思主义进课堂、进讲坛、进教材,将其作为大中专院校教学的主要科目和各类考试政治理论科目的主要分值,决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3、在研究导向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核心的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做到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英国哲学家罗素讲过一段话,大意是历史不只是为历史学家写的,诗歌不能只应由诗人朗诵,音乐不能只应由作曲家聆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能局限于为个人服务、为精英服务,决不能搞脱离人民的“小圈子”和孤芳自赏,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没有感染力、吸引力、生命力。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在为党和人民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书斋、扎根人民,到实践中去用脚丈量土地,到人民中去用心体察民情,从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汲取智慧营养,面向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出研究成果,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群众中,使研究成果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4、在实践运用上必须做到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只重形式不务实”、“光喊口号不出招”,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实践需求,用好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