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具有初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分析法治实践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能力。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六章第一节。二、教学时数教学计划2学时。三、教学主要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法律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在我国,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本专题所讨论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2.法律的历史发展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人类历史上有四种类型的法律制度,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和资本主义法律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剥削阶级类型法律,而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新型法律制度。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53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又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冲破了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这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与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也是一致的,因而较其他类型的法律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从法律的内容来看,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即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的行为所具有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来看,法律又具有社会作用,即法律在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法律可以通过其规范作用实现其社会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2.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前面讲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时,已经提到了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这里需要具体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保障作用,强调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在政治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顺利推进;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国法律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法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4(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适用和遵守等基本环节。法律制定简称立法,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法律执行简称执法,广义上的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包括法律适用)。狭义上的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亦称行政执法。法律适用简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遵守简称守法,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享受权利也是遵守法律的一种形式。守法也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四、教学建议(一)明确本专题的定位本专题主要讲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基础,也是“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连接点,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二)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本专题有两个核心观点,也是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关于法律的本质,有许多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阶级性的高度来认识法律的本质,认为法律虽然表面上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但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总是将自己的意志通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而且这种意志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法律的内容不仅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统治阶级以及其他一些阶级、阶层的某些愿望和要求。关于法律的本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首先应当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这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关键。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是工人阶级利益55和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集中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而形成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又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的一个具体表现。因此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三)整合和拓展教材内容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六章第一节,但讲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通常要从法的规范作用讲起,并拓展到法治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还会讲到宪法的作用。因此,需要适当整合和拓展教材内容。1.宪法的作用。我国宪法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法律作用的集中体现,需要将第六章第二节宪法有关内容整合到本专题之中。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承担的基本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更为根本、更为基础的作用,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2.法治的作用。讲法律的作用如果不拓展到法治的作用就比较抽象,讲法治的作用又不能泛泛而谈,建议集中讲法治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通过法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通过法治指引方向、提供保障。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只有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对改革的社会共识的“公约数”,进而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推动改革稳妥有序展开。依法推动发展,就是为市场经济发展构筑坚实的法治基础,依法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法治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运用法治维护社会的稳定,正确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四)改进教学方法56本专题内容理论性较强,以讲授为主,教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运用逻辑论证、事实论证、比较分析、阶级分析等方法,注重论证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注意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发现并及时澄清一些糊涂和错误认识。教学中还应当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增强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针对性和时代感。五、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