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计生办2011年的工作总结2011年,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按照“扎实强基础,全面促发展,综合上水平”的思路,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不断建立和完善以“诚信计生”为重点的“八大计生”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严格组织保障,加强部门配合,抓重点、克难点、显亮点,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2011年10月至2011年9月,全市出生婴儿4923人,人口出生率为11.9‰,其中政策内出生424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29%,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在今年全市计生工作半年考核中,我市排名第三。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抓组织领导,增强保障力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领导保障方面,2011年10月至今,专题召开3次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着力研究和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先后6次召开高规格全市性会议,安排部署阶段性计划生育工作;2011年10月,市委、市政府分别明确由专职副书记、一名市委常委和一名副市长分管计生工作。工作保障方面,一是强化经费保障。按照省里建立稳定增长的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要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了公共财政管理,确保了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报酬、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等各项计生工作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在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国家8.61元的标准,年度计生经费496万元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并新增投入51万元,用于开展利益导向、建设乡镇计生中心服务所国债项目、“两非”整治和流动人口全省“一盘棋”等工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2011年10月,公开招录了13名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其中充实到乡镇11人,基层人口计生队伍力量得到增强。今年6月,市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通过了选拔任用优秀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有力保障了人口计生系统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年初,市委、市政府与17个乡镇、16个综治部门、81个机关单位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的具体责任,有效地增强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参与计生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效果。通过建立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层级动态管理和横向联动管理责任制,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形成。例如,在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方面,通过对1个市直单位和1个乡镇实施“重点管理”,有效遏制了弄虚作假、作风不实的不良风气。市级领导计生联点责任制和市直单位计生联点责任制继续实施,41位市级领导、85个市直单位分别挂联到17个乡镇,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基层调研、指导、督促工作,联系乡镇的后盾单位共计为乡镇解决计生工作经费10余万元,帮助乡镇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二、抓基层基础,实现重心下移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领导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责任机制,有力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向农村下移。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通过对乡、村、组计生队伍的调整、培训以及村级换届,三级工作网络得到完善,工作力量不断增强。村专干工资待遇和村协会专职副会长的年报酬全面落实。4个乡镇中心服务所列入国债项目建设,128个村实现婚育新风宣传阵地外移,村级阵地建设明显改善。二是大力开展集中宣传服务活动。通过采取“经常性督查”、“定期调度”、“打假治水”等措施,扎实开展冬、春集中宣传服务活动。冬季活动完成“四术”1373例,占任务的109%,在全市结帐评比中排名第二;春季集中服务完成“四术”2154例,占任务的108.1%。三是扎实开展“七项清理”活动。认真开展了对育龄妇女、人口出生、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的清理工作,切实澄清工作底子。针对清查出来的问题,市乡两级及时进行了整改,补录、补报和更正各种数据,规范执法程序和档案资料。四是加强工作督导和重点帮扶。针对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店门、永和等乡镇的后进村组进行了重点解剖和调查,推动后进发展。三、抓综合治理,增强工作合力一是大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建档造册,将流入人口纳入本地常住人口范围,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依法向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基本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如建设局对8个工地的流入人口、商务局对开云市场内的流动商户、房产局对下属房产和门面的流入人口都进行了全面清理。流出人口管理方面,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及时向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通报信息,定期与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联系,确保全程掌握情况,共同解决问题。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工作。一方面,卫生、公安、计生、医疗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开展住院分娩登记管理和妊娠十四周以上b超检查身份登记试点工作。各试点医疗机构均按要求查验登记身份证明,及时报送各项数据信息。根据反馈的信息,计生部门及时落实了16名政策外怀孕对象的相关措施,及时将11名不属本辖区管理的孕妇和出生人口信息告知其户籍所在地市级计生部门。同时,对政策内怀孕对象的孕情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跟进,有效防止了“两非”行为发生。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两非”集中整治行动。各乡镇认真落实孕情跟踪监测制度,积极提供“两非”线索,并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重点调查和集中突击,共破获4例典型案例,3例一般案例。三是全力推进政策兼容。各综治部门积极探索,整合资源,打造共同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如水利局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中,对254户计生家庭给予了优先照顾,受惠人口达1200多人;农业局在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中,对7户计生家庭给予了优先解决;农机局为157户计生家庭优惠农机具购机补贴,总金额达4.7万多元;林业局在实施林权改革和发证过程中,规定对计划生育家庭减免工本费;能源生态局制定了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帮扶救助方案,为39户计生家庭给予优先解决沼气池建设补助、太阳能热水器建设补助,金额达4.18万元;民政部门为295户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户家庭优先解决了“低保”;教育部门在落实农村寄宿生住宿补助时,对557名属贫困独生子女或两女户家庭的学龄儿童给予了优先解决,金额达17万元。四、抓利益导向,完善导向机制一是建立了“生育关怀基金”。我市“生育关怀基金”于2011年5月建立,专项用于5种符合条件的计生困难家庭的救济和扶助,资金来源于市财政投入和社会募集。第一期市财政安排了启动资金5万元,之后每年按照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总额的2%的提取比率予以充实。二是扎实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去年年底,调剂近20万元社会抚养费开展“送保险,送温暖”活动,为6700户计划生育家庭免费赠送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从“生育关怀基金”中支出1.4万元资金,对62户困难计生家庭进行扶助和慰问。今年“5.29”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生育关怀进社区”系列活动,对105户城区困难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慰问和帮扶。三是积极抓好为民办实事工作。一方面,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截至9月1日,市计生服务站已对49个对象进行了出生缺陷干预检测。另一方面,加强计生“两扶”工作。经过市乡村三级层层把关,2011年全市确认新增奖扶对象323人,特扶对象5人。待上级资金到位后,即可发放到位。五、抓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抓好计生服务阵地建设。萱洲、东湖两个乡镇计生中心服务所国债建设项目按时推进,萱洲所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东湖所已基本完工。二是积极开展妇科病免费普查活动。今年,对全市育龄妇女进行了一次免费妇科病普查,对家庭困难的育龄妇女予以免费治疗。目前,已完成20743人次的查治工作,普查率24%,免费查治人数778人,免费查治率6%。三是着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严格实行技术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力度,规范了服务程序和服务行为,有效提高了计生服务水平。六、狠抓当前,强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一是认真宣传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组织宣传、广电、司法、计生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具体的宣传规划。分管副市长发表了电视讲话,计生部门和各乡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学习宣传《条例》的氛围浓厚。二是扎实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第一是领导重视,市乡两级召开了动员会议,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本次信息采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二是保障有力,市财政安排了2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乡镇配置电脑。第三是全员参与,所有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都投入到信息采集工作。第四是奖惩严明,各乡镇投入了一定资金,对工作任务进行绩效考核。第五是指导有力,市人口计生局在现场指导的同时,还明确专人用电话和网络对乡镇临时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确保信息采集的规范、统一。我们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群众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观念影响,婚育观念仍然较为落后;二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难度仍然很大,违法生育案例较多,特别是企业下岗职工违法生育现象有所增多且难以查处;三是基层基础工作仍然薄弱,计生村(居)民自治质量不高,乡镇、村组之间发展不均衡,个别乡镇、个别村计生工作时好时坏,极不稳定,波动很大;四是出生性别比相对偏高,打击“两非”行为任务比较艰巨;等等。下一阶段,我市将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的中心任务,再鼓干劲,再上措施,不断巩固计生工作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工作成果。一是进一步加强计生政策宣传教育,做大做强利益导向,切实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二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从严打假治水,杜绝虚报、瞒报、挪报、错报行为,加强平时工作督导和经常性工作,切实帮助后进乡镇和村组改进工作方法,提升面上工作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计生队伍工作形象和工作效率。四是切实抓好“一盘棋”信息采集复核和录入工作,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省内“一盘棋”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六是进一步加强计生协会工作,推进计生村(居)民自治,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提高村(居)民自治工作水平,不断推动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