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创建阶段小结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等监督管理是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承担的主要工作,也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截至XX年6月止,市区(不含黄州区)共有食品经营单位560家,其中餐饮业370家,副食经营170家,食品生产企业20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203家,其中美容美发店87家,旅店业43家),小歌舞厅36家,中小浴室30家,其它7家;集中式供水单位3家,二次供水单位5家;医疗机构85家(其中个体诊所40家)。各行业共有从业人员7200人。按照黄创卫办发[XX]3号文件要求,我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建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卫生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了创卫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将前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一、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做到四个到位(一)组织领导到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我局以高度的政治感和使命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由局长×××同志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在全局形成了主要科室重点抓,有关科室配合抓的“纵到底、横到边”的创建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思想认识到位创建工作抓的是创建,提高的是素质,改善的是环境,树立的是形象,引来的是项目,促进的是发展,受益的是人民群众。为此创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并组织监督员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创卫工作的文件。5月29日,召开了市直卫生系统“四城联创”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四城联创”活动的重要意义,为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三)、工作措施到位根据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我们充实了创建工作力量,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扎实、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员放到创建一线,其次,根据工作的需要,打破监督局科室界线,组成了以5个片为主力军的创建专班,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确保市卫生系统创建工作扎实、高效的展开。(三)、目标任务到位根据市“四城联创”办公室有关文件,我们对照创卫标准,认真抓落实,制订并下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分解表》,将创卫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使创卫工作责任到科室、到监督员。30余名在职监督员除2人在行政服务中心、2名会计外,其它人员全部进入创建第一线,并围绕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把创建整改达标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监督员责任意识、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建立了从责任局长—责任科长—责任监督员的逐级监督负责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努力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工作有序不乱阵的良好工作局面。二、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做好四项工作(一)、做好宣传工作,发动全社会参与创建卫生城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把创卫工作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创建卫生城标准和要求,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还需要公众良好的卫生知识和创建意识。因此,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和创卫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从抓宣传入手,先后召开了大型餐饮业、宾馆业等龙头行业的负责人监督管理联谊会,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创建标准和要求;其次,不定期举办卫生知识培训班,组织各单位卫生管理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食(饮)具、卫生用具消毒知识等。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共培训各行业卫生管理员280人次,从业人员4300人次;同时针对重点单位如市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市实验学校、市实验幼儿园等18家单位开展了手足口病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目前,市区各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能基本正确掌握有关卫生要求,能自觉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自身卫生管理工作。(二)做好“五小”行业的管理工作小餐饮店、小浴室、小网吧、小歌舞厅、小旅馆等“五小”行业整治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行政许可法》、《湖北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伴着“扶持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我们出台了“五小”行业卫生许可暂行办法,即实行了临时许可制度。凡具备最低卫生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许可期限为6个月;具备基本卫生条件的许可期限1年,促使经营业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实行了“以专项整治促达标,以点带面求突破”的创建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五小”单位的整治上,从根本上改善市区近60家“五小”单位基础卫生设施普遍薄弱,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差,素质不高等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底全局共出动监督员700多人次,出动车辆180台次,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主城区小饮食店整改面积5600平米以上,整改投入资金近45万元;共受理490家单位提出的卫生许可申请,审核发放卫生许可证485个,培训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800人;依法取缔或实施临时行政控制2家,立案查处食品等违法案件4起,封存、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近1050公斤,标值13.7万元。目前市区的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等相关单位的创建达标改造工作实施顺利,从业人员培训紧锣密鼓,采购索证管理台帐建立健全,二次供水及相关软件资料基本整理到位。(三)、做好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降低或遏制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是创建工作的前提。我局紧紧抓住冷菜制作、生熟分开、严格消毒等关键环节,充分运用现场快速监测仪器设备,建立了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卫生管理员队伍,并加大对婴幼儿食品、牛奶、饮用水等高危行业的监督监测抽检力度;同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重视对所有举报、投诉处理,从根本上消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四)、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好信息公示工作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是把卫生监督机构、经营单位、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引入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即统一制作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公示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基本要求、卫生管理员责任、店主承诺、卫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举报投诉电话、日常卫生监督信息、大宗采购索证信息等内容。通过信息公示,经营者强化了守法经营意识,不断提醒自己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消费者通过它了解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和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四项制度(一)、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我局一直把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作为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量化确定其相应的监督检查频率,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餐饮单位负责人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确保我市食品卫生安全。截止6月底,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纳入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目前公共场所理化分级管理也正按卫生部、省卫生厅部署进行试点工作,对医疗机构也出台了量化分级管理办法。(二)、完善卫生管理员制度依据《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我们在进一步健全学校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并逐步推行到所有经营单位的同时,推行卫生管理员制度,即相关经营单位必须确立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以切实强化经营单位的自管理工作。(三)、完善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对群众投诉及新闻媒体暴光的卫生安全问题,我们建立并健全了处理制度,向市民再次公布了投诉电话,加强了与投诉者的沟通,并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群众参与治理。经统计,XX年市卫生监督局共接受群众投诉和新闻媒体曝光卫生问题25件,投诉处理100%。(四)、完善监督监测抽检制度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我们加大了监测力度,从3月份开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餐饮业、公共场所食(饮)具、卫生用具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至目前为止共检测各类食品57种,合格率96.5%;抽检食(饮)具630份,合格率87.5%;卫生用具220份,合格率90.8%;消毒药械25个品种,合格率95%。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消毒药械均依法进行处理,对食(饮)具、卫生用具消毒合格率小于85%的单位均进行限期整改,抽检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四、问题与建议一是卫生执法难。目前市区尚有部分路段、部分经营户完全不具备卫生许可条件,依法予以取缔操作困难。如开发区新港二路、黄冈师范学院内仍有不少“钉子户”拒绝卫生监督,暴力抗法、无理取闹事故时有发生。二是整改资金投入困难。大多数“五小”单位业主来自下岗工人、进城农民等弱势群体,没有经济实力,而新的创建标准要求更高、更严,单靠业主本身努力是难以达标的。三是街头食品必须彻底消除。创建新标准明确规定“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街头食品摊贩的存在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入室经营户的整改热情,为此街头食品的整治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市创建工作应强化门前三包,对室外占道经营街头摊贩、夜市排档及马路市场的整治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原则,立即进行取缔和规范。五、下步打算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根据前一阶段的工作实践,创卫目标任务还必须进一步细化,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责任到片、门店到人”的分片包干责任机制,遇到难点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一线督办。对专项整治结束后仍然存在突出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领导和相关监督员的责任。二是进一步强化执法,规范管理。对个别场所狭小无法通过整改达标的“五小”单位建议其转行,对部分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单位坚决予以取缔。在推动“五小”行业硬件达标的同时,督促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轮训单位业主和从业人员,使其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制订和印发统一标志标识和制度,不断推出精品点、示范街、规范片。三是实施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动态评定,量化打分,分级管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将单位自律作为巩固和提高整体卫生水平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