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爱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多次以整版的形式刊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内容。我在第一时间一口气看完,感慨颇深。今年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后,我对此又有了新的收获。掩卷而思,我也产生了新的感悟,就是伟大的人生锻造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曾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如果仅仅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形容,是不够的。七年的知青岁月,他接触了中国底层社会,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他在生产劳动中同普通的农民兄弟缔结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对社会主义的特征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他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匮乏、精神贫乏的贫困,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有了更坚定的认识。七年的知青岁月,他坚定了为人民群众做实事是共产党人不变的信念,他坚定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他坚定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可以说,梁家河是贫瘠的,知青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习近平以他的“穷则思变、穷益弥坚”实现了逆境中的精神升华。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习近平正是以他那种从容淡定的自信来接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这也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人生价值基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用“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度凝练地表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中国前行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习近平40多年前知青生活的人生历练和本阶段的理论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可以说,正是有着丰富的人生积淀,才会有着厚积薄发的理论升华,正是有着艰难困苦的生活考验,才会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执着追求。伟人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品格。毛泽东青年时期奔走在湘赣大地,从一名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爱国主义者到投身实践,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青年时期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从一名学习《共产主义ABC》的早期马克思主义战士到对中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习近平青年时期上山下乡来到陕北梁家河村,从一名热爱学习把自己看作黄土地一部分的后生,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者。他们都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曾有过坎坷的成长经历,但是,他们怀揣远大理想、根植中国大地;他们注重理论思考、心系人民群众;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向前进,而这种结果的形成正是以在严酷的生活考验中不断锻造出的优秀政治品格作为基石的。再次重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励志故事,而是感受到一种伟大。在其曲折艰难的人生奋斗中孕育了伟大思想的诞生,而这种伟大思想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结合的最宝贵的财富。由此,我们深刻领会到为什么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作者为中共松江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