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在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道路上•系统地学习研讨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理念上的整体思考•体会与鞭策•科研集体的形成与团队精神6.1系统地学习研讨基本理论•理论研究中必须面向两个问题•若干年来涉及的问题•聚焦到人居环境的探索在错综变化的世界中求解,必须处理好若干关系。6.1.1.1中国与世界1、既要看到世界的一切密不可分,同时要有自己的立足点。2、虽然全球处于难以捉摸之中,但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国策。6.1.1理论研究中必须面向两个问题6.1.1.2今天与未来1、我国的建筑与城市建设事业落后很多年。2、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阶段。“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理论研究有以下途径:——从个别走向对大方向的探索——对比研究——吸收相关学科成果——注视新事物A、国家基本建设政策等宏观研究B、从区域到城市不同层次的研究C、专题方面的研究D、规划设计方法研究E、具体的规划设计工作等6.1.2若干年来涉及的问题6.1.3.1古老的概念、新的课题虽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古老的理想,但其具体内容、达到途径不断变化,还要面临挑战:全球大环境的挑战及其对城市与居住环境的影响。6.1.3聚焦到人居环境的探索6.1.3.2共同的问题,不同的探索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工作,具体的解决特殊的问题,走自己的路。6.2.1几条基本准则6.2.2从小城镇的研究到长江三角洲人居环境的发展研究6.2.3严峻生境条件下人居环境发展研究——以滇西北研究为例6.2.4紧迫形势下三峡库区的人居环境研究6.2.5桂林规划与“山水城市”6.2.6从一项建筑设计任务引导出一个城市的研究并推进它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的历史研究6.2规划设计理念上的整体思考6.2.1几条基本准则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6.2.2.1从苏南小城镇研究起6.2.2.2探索城镇体系发展规律与对策6.2.2.3对上海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研究6.2.2.4对“区域整体化”的探索到长江三角洲的研究6.2.2.5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结合6.2.2从小城镇的研究到长江三角洲居环境的发展研究6.2.2.1从苏南小城镇研究起苏南研究发现的节约用地、保护生态城镇体系问题,至今仍为研究重点。经济二元结构仍需继续进一步研究。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可以将所有城镇看做一个综合体系来看待,把小城镇看做城镇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将小城镇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它的发展与规划问题,观察它的功能、作用与空间关系。我国存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五级系统,研究“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城镇形态的演变有什么规律性”。——大中小城市要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性网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6.2.2.2探索城镇体系发展规律与对策6.2.2.3对上海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研究•198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座谈会;•1992,东京特大城市会议——“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与展望”,特大城市呈多核心的城镇群的方式向区域整体化发展。引导特大城市地区向完善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上的整体性;区域空间上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发展阶段上的整体性。“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2.2.4对“区域整体化”的探索到长江三角洲的研究6.2.2.5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结合•以“竹筒式”住宅为例;•对张家港的生态住宅进行试验。一个建筑不能独善其身,城市也一样,不能就城市论城市。6.2.3.1复杂生态、生存条件下必须立足统筹研究6.2.3.2必须是多学科参与的关联研究6.2.3.3多学科参与的关联性成果,最终应成为政府的战略选择6.2.3.4要紧紧把握住研究、规划、实施诸环节间的融贯和整体性关系6.2.3严峻生境条件下人居环境发展研究——以滇西北研究为例6.2.3.1复杂生态、生存条件下必须立足统筹研究一方面,生态环境复杂脆弱,人文环境独特丰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落后。因此,研究工作要与人居环境建设联系起来。也由此,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复杂性。6.2.3.2必须是多学科参与的关联研究要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即所谓的“综合集成”。世界不具有单一的统一性,必须要考虑事物的互相关联性,要与地区的发展联系。6.2.3.3多学科参与的关联性成果,最终应成为政府的战略选择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必须加以贯彻落实,所以强调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校的共同合作,首先拟定行动计划。6.2.3.4要紧紧把握住研究、规划、实施诸环节间的融贯和整体性关系滇西北处于迅速发展变化中,只能求得暂时的平衡,具体的措施,要进行追踪、观察。将融贯的综合研究贯彻在规划程序的全过程,形成多学科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贯彻落实——调整,这样一个整体。6.2.4紧迫形势下三峡库区的人居环境研究6.2.4.1三峡工程除本身的水利枢纽建设和淹没移民外,同时还面临了十分重大的课题。6.2.4.2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科学6.2.4.3要妥善的解决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现实问题6.2.4.1三峡工程除本身的水利枢纽建设和淹没移民外,同时还面临了十分重大的课题。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发展;特殊的城镇化过程;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特大安居工程;保护自然风景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新任务。这项工程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6.2.4.2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科学三峡工程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具有社会性、文化性。这项工程首先从环境与发展的高度讨论问题。人居环境学是要建设复核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用人居环境科学的观点研究三峡问题,将技术性、社会性、文化性综合研究,将工程性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综合研究。6.2.4.3要妥善的解决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现实问题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是重要部分;打破传统观念;研究特点,创造适合城市空间;国家政府及时关注,切实指导。6.2.5桂林规划与“山水城市”6.2.6从一项建筑设计任务引导出一个城市的研究并推进它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的历史研究小结•以上例证,在持续的科研和实践中就不同问题由点到线到面,扩大领域,找出相互联系,逐步在认识上蔚为整体,走向系统的一点体会。•以整体的观点,寻找事物的“相互联系”,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也是它的方法论。6.3体会与鞭策1要面对需要,探索自己的道路,并确定自己对专业的追求目标。2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3随时归结规律性。4“学而后知不足”。5人居环境科学是开放的。6人居环境的科学与文化、艺术交融。7教师责任重大。8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都必不可少,更要培养创造性思维。6.4科研集体的形成与团队精神6.4.1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以后的探索•需要有……团体,要有……精神。•需要……学术纲领、学术理论、发展战略与工作方法。•需要有带头人和学术梯队。•需要有任务带动。•需要有经费。•需要与有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结合。•及时总结。•需要进行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建设。•积极引用并推进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