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聚居病理学研究8.1静态分析•8.1.1聚居的数量和种类•8.1.2聚居剖析•8.1.3聚居的量度•8.1.4聚居生理学分析•8.1.5聚居系统8.1.1聚居的数量和种类聚居的分类•按人口规模分--大型聚居,小型聚居•按永久程度分--临时性聚居,永久性聚居•按聚居形成的方式分--自然形成的聚居,规划建成的聚居•按聚居地功能和性质分--乡村型聚居,城市型聚居。•几个数据:•根据雅典人类聚居研究中心的研究:•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00个人类聚落,聚居占地面积358000k㎡。•以2000人的规模为分界线,当时世界上城市型聚居92200个,人口13.35亿,占地62%;乡村型聚居144000000个,人口16.25亿,占地38%。•(1)乡村型聚居•居民生活依赖于自然,通常从事种植,养殖或采伐业;•聚居规模较小,且是内向的;•一般不经过规划,是自然生长发展的;•通常就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基本类型•游牧聚居(临时性聚居)、半游牧(或半永久)、独户永久性聚居(如家庭牧场)、复合永久性牧场(村庄)、半城半村式聚居(城乡结合型中心)等•(2)城市型聚居•靠近江河湖海和交通干线----自然因素;•居民种类复杂,属于不同阶层,社会接触面广,但与自然界联系少—人与社会•城市中建筑有许多共性(城市规模--国际化程度)--建筑•城市网络复杂,多结点—具体联系网络•20万人以上的640个城市研究结果:•靠河城市最多(224个),沿海城市次之(201个),内陆城市193个,靠湖城市最少(24个);•沿江河湖海的城市平均人口超过130万,内陆城市平均人口约60万•-----20世纪60年代,雅典人类聚居中心8.1.2聚居剖析----人类聚居的组成部分•五项元素组成:•——自然•——人•——社会•——建筑物•——支撑系统•要落实到具体实体形态上。任何一个复合的人类聚居的实体空间(村庄)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本体(住宅)•中心(教堂和商店)•循环系统(街道)•特殊区(学校)•从组织结构上看,人类聚居构成一个多级层次体系,乡村型聚居处于较低层次,城市聚居是较高层次的系统。一般聚居规模越大,它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就越高。8.1.3聚居的量度•对现象的度量•对效果的度量如:社区整体效果评价•密度70%•形态60%•内聚性70%•有意义的总体规划80%•中心社区功能的重要性50%•社区中心的形态90%•社区中心的通达程度90%•主要干线的方向90%•次级中心80%•居住街道和广场的设计60%•与高一级社区的距离70%•高一级社区中心的通达程度60%•与其他同一级社区之中心的关系80%•来自其他社区中心的消极影响50%社区整体效果得分:8.1.4聚居生理学分析•研究聚居的功能运转情况,即把聚居的各部分放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加以研究。•——聚居密度(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1.5聚居系统•(1)六边形聚居系统•2)动态系统•现代聚居系统往往是六边形模式与动态系统的结合体,即每个聚居系统中既有六边形模式的特点,又有动态模式的因素。8.2动态分析•——即在对聚居地分析中考虑时间因素,考察聚居地发展变化过程。•8.2.1聚居单体的发展进化过程•8.2.2聚居系统的进化过程•8.2.3聚居的扩展和变形相关研究:•袁媛,中国城市贫困阶层聚居区的变迁、分类和特征——以广州为例,现代城市研究[J],2011.•周国华等,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地理学报[J],2011.•……8.2.1聚居单体的发展进化过程•研究目的——分析过去,认识规律,预测未来。•聚居单体的发展进化过程:•阶段1——原始聚居;•阶段2——村落;•阶段3——集镇;•阶段4——静态城市;•阶段5——动态城市。•阶段1——原始聚居•特征:•自然的无组织状态;•聚居往往是临时性的、•游牧式的;•为生存而聚居;•靠狩猎为生;•大约70人,占地几百平方公里;•呈圆形;•棚舍独立,互不相连•《疯狂原始人》讲述了原始人克鲁德一家六口在老爸Grug(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史前一场地震过后,山洞人部落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族长Crug带领着族人在危险的野外跋涉,寻找新的家园。•阶段2——村落(永久型聚居)•特征:•建筑物具有一定组织;•住宅逐渐靠近且呈四边形;•村落之间联系紧密,呈六边形聚居系统;•人口达700人左右;•土地规模21KM2左右;•内部形态有向心的、正交棋盘的、四边形的等;•生活改善。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是云南临沧人文风情旅游的必游景点。•阶段3——集镇•特征:•村落系统的中心;•必须依赖其他社区;•人口为7000人左右;•领域为150KM2;•结构多样,自然发展或择地新建;•服务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集镇产生于商品交换开始发展的奴隶社会。中国《周易·系辞》已有“列廛(chan)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中国历史上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多与集市有关,宋代以后集市普遍发展,集镇也随之增多。乡间集市最初往往依托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在这些地方渐次建立经常性商业服务设施,逐渐成长为集镇。在集镇形成后,大都保留着传统的定期集市,继续成为集镇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和集镇的发展,集市对集镇的意义则会减弱和消失。仁里集镇系统服务•阶段3——静态城市(以发展速度快慢判断)•特征:•结构形态多样,自然的向心放射,规划的四边形等;•人口规模平均5万左右;•位置在其实际领域中心;•生活质量提高。古罗马•阶段5——动态城市•特征:•人口为10万人以上;•五大元素不平衡;•功能不断增加;•连续不断的增长,始终处于变化中,向乡村扩展;•动态变化趋势。商洛市西安市渐成的城市绵延区——苏-沪地区•既然动态城市不断发展,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分析过去:•早期动态城市——真正的动态城市——城市绵延区•认识规律:•从时间上,人类聚居的变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频繁;•城市的地域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城市人口密度将逐步降低,然后趋于平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预测未来:•总有一天,将形成普世城。8.2.2聚居系统的进化过程•——聚居系统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发展过程。•古代聚居系统:•第一个——第二个——更多;•许多聚居围绕中心,或两个聚居分庭抗礼。•聚居系统随人、社会、经济活动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欧洲,封建城堡式——以民族国家为基础——超出国界。•“力”与聚居变化:•主要聚居中心(即大城市)的吸引力;•现代交通干线的吸引力;•具有良好景观的地区的吸引力。•“力”造成人口集中,根据人口集聚,分聚居为三种类型:•发展中的聚居;•静态聚居;•正在衰退的聚居。形成普世城的力8.2.3聚居的扩展和变形•聚居的实质就是不断生长和变形。•(生长导致失控)现代动态城市聚居规模和形态相当混乱,但仍是依据一定自然规律的——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要改变混乱和失控,必须在思想上转变——在做规划时要认识到面对的是动态城市的问题。•例如:哥本哈根、华盛顿等哥本哈根指状规划•依托铁路干线,形成“指状城市”(FingerCity)。通过从哥本哈根市向外放射状布局的铁路为轴线,建设完备的城镇体系并通过发达的交通和老城区相连,最终形成以铁路为“手指”(finger),站点或附近城镇为“珍珠”(pearl),老城区为“掌心”(palm)。华盛顿规划方案•该方案以现在城市为中心,向外伸出6条放射形轴线。沿轴线分散城市的功能和建设项目,布置一批规模不同的卫星城镇或大型居住区。•道氏建议:•哥本哈根•——“一指形”发展模式•华盛顿•——以中心区发展为轴线向外扩展•道氏的规划思想•——动态轴向发展8.3聚居病理学研究•对聚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即聚居病理学研究。•聚居的正常状态,健康的聚居——既要符合自然界的规律,又要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求。•聚居的病状——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引起聚居疾病的原因——老化、异常生长、功能和准则的变化、人们错误的行动。•影响聚居疾病变化的因素——文化差异、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社会、政治、技术……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