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景观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裸露的地面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一、荒漠化的基本过程和概念1、过程:2、荒漠化概念(分布、成因、表现)荒漠化发生地区本质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土地退化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异常等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荒漠化的含义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石漠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次生盐渍化3、荒漠化的主要表现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1、位置: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大部。范围: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显著自然特征:干旱导致干旱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2、地形:二、西北地区荒漠化昆仑山塔里木盆地贺兰山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辽阔坦荡地形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内蒙古高原2、地形:加剧干旱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A深居内陆,距海洋远B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C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二、西北地区荒漠化思考: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东南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二、西北地区荒漠化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二、西北地区荒漠化4、景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二、西北地区荒漠化4、景观:读图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那种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基础是什么?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经度地域分异规律);规律基础:水分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西部东部降水海陆位置载畜量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牧业、灌溉农业以下200mm以上少多距海远近小大半干旱地区二、西北地区荒漠化5、河流内流河为主(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自然地理特征最显著特征:干旱3、气候:4、河流:5、植被:1、位置:2、地形:6、土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流量小植被稀少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亚欧大陆腹地,距海较远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几处荒漠的成因温带沙漠(温带沙漠气候)内陆:地处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导致降水少热带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温带荒漠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处山脉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热带沙漠(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和寒流影响分析原生性荒漠(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处山脉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寒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导致降水少内陆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变化河流多内流河、河流稀少动物耐渴的动物地貌风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广布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城乡分布点状、带状位置地形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高原面积广大山岭的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干旱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这一位置特征导致了干旱加剧了干旱小结:区域特征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活动:根据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四、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贫困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土地生产力下降过度放牧荒漠化加剧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2.人类的活动不当四、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32%过度放牧30%过度农垦27%水资源利用不当10%工程建设1%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主要发生在能源缺乏地区,人们把樵采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此外,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上采挖药材、发菜等。(1)过度樵采挖发菜苁蓉——名贵中药材(2)过度放牧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2)过度放牧超载放牧牧草生长能力、土壤结构被破坏草场载畜量降低土地沙化短期的经济利益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我们将地图上的古城和古遗址连接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事实上是令人震惊的;丝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而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古今道路竟然相距平均100多千米之遥。这一事实,清晰地显示了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3)过度开垦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西北地区草场开垦的真实写照。(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盐渍化的过程蒸发盐分积聚于地表灌溉荒漠地区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盐渍化灌区放弃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比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这的确解决了干旱地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人畜活动必然会以水井为中心,于是水井周围就会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当井的数目不多,而且间隔很远的时候,在以井为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但是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不得不打更多的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的毁灭。次生盐渍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的灌溉: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草原区打井数量过多:塔里木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掘井带来的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下游荒漠化斑点状荒漠化归纳: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渡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D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矿山开采工厂建设露天煤矿铺设管道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荒漠化原因的分析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人类的经济活动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萨哈拉沙漠1、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决定的。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2、气候条件:降水集中,全年降水少,高温造成高蒸发形成荒漠化现在的自然因素(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下图,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传统的游牧经济对草场的影响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多样性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季节游牧牲畜品种单一集中的规模经营掘井定居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经济因素的转变牧场带来的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游牧经济: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整个草场的毁灭(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了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业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草地变成旱地劳动力需求导致人口增加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压缩草场面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农作侵入牧区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草场超载转为脆弱地区劳动力需求荒漠化加剧(弃耕后)(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解决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