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魏晋发展到自觉阶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2、隋唐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3、宋元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4、明代市民化趋势加强:商品经济繁荣,政治思想专制,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复习: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本课线索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壁画、帛画)魏晋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文人画兴起)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山水文人画)民间风情(民俗画)起源与发展成熟繁荣时间特征人物/作品新石器时代(起源)战国汉代自然生动、质朴粗犷,不失浪漫(岩画、陶画和壁画)《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帛画《人物龙凤图》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神秘不失古拙《马王堆汉墓帛画》一、绘画艺术的起源鹳鱼石斧纹彩陶缸,1978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鸟、兽、斧的组合并非偶然。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鹳鱼石斧图》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31.2cm横23.2cm。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人物龙凤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人物龙凤图》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淡设色纵37.5cm横28cm。《御龙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帛画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作品以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轪dai侯妻墓帛画》时间特征人物/作品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唐朝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社会动荡;三教并立;士人群体追求创制法度;雍容华贵;盛唐气象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政治统一经济繁荣艺术辉煌对外交流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文人画:注重意境,追求神韵,表现个性,借物抒情,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魏晋时期的绘画【后人评述】“两汉文章古,晋时书画奇。书宗王羲之,画推顾恺之”。———美籍华人顾毓诱教授•何以“画推顾恺之”?开创绘画理论——“以形写神”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他一旦创作灵感上来,即上小楼并叫家人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凝神静思,挥毫作画,连一日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画画好了才下楼。因此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三国时魏的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画制的。曹植和曹丕在河北大破袁绍时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被别人谗言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于是作叙事诗《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顾恺之就以这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是一幅题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唐.吴道子“画圣”特点:“吴带当风”【后人评述】———苏轼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人物春秋】《送子天王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朝拜诸王的故事。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完全中国化、道教化,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影响日后宗教壁画。《步辇图》阎立本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五牛图》出自开元年间名画家韩滉之手。画面布景简练,仅有一棵小树,着力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或吃草,或翘首面驰,或纵蹄而呜,或回顾而舔舌,或缓步而趾行,神情生动,准确的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让人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反映出盛唐雍容华贵的气势、开放自由的环境等。时间特征人物/作品时代背景宋代明清文人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风俗画三、宋元明清的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阅读指导】注意比较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及其成因。特征人物/作品时代背景宋代明清文人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风俗画三、宋元明清的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注重意境北宋:宏伟豪放南宋:残山剩水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描绘民间风情市井生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繁荣风格奇特;不拘成法;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时代变化;社会动荡;思想专制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文化普及世俗意趣,生活气息中国画的特征及体现的民族精神。1、特征:(1)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2)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3)中国画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不求形似;表现手法灵活2、民族精神:自尊自强、不畏强暴、不向世俗低头;崇高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执著追求的精神;潇洒自由的心态;坚毅的个性等。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中国绘画的特点1、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2、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3、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北宋的山水画----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心态开阔南宋的山水画------马远《梅石溪凫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残山剩水”《寒江独钓图》南宋马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中的钓翁无疑是一种倔傲精神的象征,有着独抗严寒的雄伟气势和高洁的操守。元曹知白《疏松幽岫图》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民间风情----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真实而集中概括地描绘当时汴京东南城角。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画卷色彩准确,神情逼真,弥足珍贵。《清明上河图》明清的文人画----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怪僻清新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枯木寒鸭图朱耷(八大山人)纵178.5CM,横91.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耷(八大山人)“伤心鸟”、“瞪眼鱼”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刚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钩画,笔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墨竹图郑板桥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剪纸纸上剪出来的画,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感受,称为“剪画”或“窗花”。布贴画民间贴补工艺,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回味升华】尝试概括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写实和写意两大风格;•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徐渭在画上自题诗“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郑板桥赞美巩黄慎的绘画落实课标: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和基本特征;掌握古代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物/作品特征时代背景起源初发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两汉时期文人画始成魏晋南北朝唐朝时期文人画和民间绘画兴发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时代画种代表绘画风格时代特征新石器战国秦汉魏晋唐朝两宋明清岩画壁画陶画帛画文人画文人画画种繁多文人画(山水)民间绘画文人画民间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而浪漫浪漫神秘而不失古拙凸显个性,出现绘画理论社会动荡;崇尚气节的士人群体形成;民族融合,佛道教发展,文化多元;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创制法度,展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题材多样,手法创新山水画独立,注重意境,寄情入画市井生活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辉煌风格奇特,不拘成法专制强化,统治腐败;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程朱理学僵化,进步思潮出现;传统秩序松动,价值观变化;印刷术改进,识字率提高,文化普及;通俗文化繁荣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带当风”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兴起马远、夏圭“残山剩水”商业城市发展,市民兴起;通俗文化繁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木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生产力落后、认识自然不足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丝织业发达;儒家天人合一,厚葬习俗《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马王堆帛画生活气息『综合探究』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文人画,凸现个性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追求法度……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