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九年级化学一到八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1)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火焰最明亮)、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①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的验证: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验证: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石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验证方法:(1)两气体中氧气含量对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集气瓶中,现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熄灭。说明空气中的O2比呼出的气体中多。(2)两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比:在两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空气中:不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的CO2比呼出的气体中少。(3)两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对比:对着一个玻璃片哈气,另一个放在空气中。现象:空气中:玻璃片上无水雾。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有水雾。说明:空气中的H2O比呼出的气体中少。总结论:空气中含有较多的O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6、各种常见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2长颈漏斗蒸发皿坩埚钳试管夹燃烧匙试管架试管刷(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②取用:粉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②取用:瓶塞倒放(防止沾染杂质污染试剂);标签朝手心(防止流下来腐蚀标签);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用完盖上塞子(防止药品挥发或变质)(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向下倾(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体积分数)氮气(N2):①化学性质不活泼②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用途:化工原料、做保护气(灯泡、食品包装)、液氮可用作冷冻剂等。稀有气体(He、Ne、Ar、Kr、Xe、Rn):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保护气、电光源、低温麻醉。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1)药品:红磷(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3)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4)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5)注意: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吸收反应生成的有毒物质五氧化二磷。②点燃红磷后,为什么要立即伸入瓶中塞进塞子?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③实验结果小于1/5的原因:红磷不足量;漏气;装置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6)本实验还能证明N2的性质:①不燃烧,不助燃(化学性质)②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3、物质的分类4、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得更旺。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4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注意:预先放入少量水,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③(红色)红磷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⑥H2在O2的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罩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⑦CO在O2的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3)制取氧气: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膜分离技术。(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①装置:固固加热型A(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B(过氧化氢制氧气)AB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③验满:利用排水法: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④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⑤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注意:(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c)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什么时候开始收集?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d)、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e)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说明是氧气。5(f)过氧化氢制氧气时:长颈漏斗: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分液漏斗和注射器:优点:不仅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还可以控制液体流速。(g)万能瓶的使用:①排水集气法:气体从b进,水从a出。②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a进,空气从b出。③向下排空气法:气体从b进,空气从a出。④洗气:气体从a进。5、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6、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7、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①分子间隔:气体>液体>固体②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注: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②分子只能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C、Si等)。③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重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分6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6)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变化。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5、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二、原子和元素1、原子的构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即质子和中子)上。(3)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没有单位。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是同种元素。(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可表示该物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7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4C:4个碳原子nFe:n个铁原子2Ar:2个氩原子(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也讲个数。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三、离子(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1)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二)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2Mg2+表示:2个镁离子Mg2+中右上角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8+11+826+312+22+422+532+642+752+972+1082628+1622+128+1828828+11128+1332+178728+14428+155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定义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性不带电带电荷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联系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