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加工的;经过加工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1】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注意2】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5.经济基础、上层建筑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三)社会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社会经济规律的类型类型举例人类各个社会阶段都起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例题·单选题】(2018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规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概述1.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2.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4.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5.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二)三次科技革命(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源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例题·多选题】(2011年)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C.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各阶级的政治斗争D.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E.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所以C项错误。【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根本条件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原因在现阶段,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还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各种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2.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例题·单选题】(201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这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C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的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二)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三)市场体系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联系功能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主体之间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通过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波动,调节不同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信息产生与传递功能使各市场主体根据获得的市场信息调整自身【例题·单选题】(2017年)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商品与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了其具有()功能。A.经济联系B.社会评价C.信息产生和传递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2.经济体制的基本功能: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以满足人们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4.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例题·单选题】(2015年)一国在选择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结合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B.采用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方式C.采用世界最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方式D.仅考虑与本国基本经济制度相匹配的方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是与某种特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在选择过程中以一种方式为基础进行嫁接变种。但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知识点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知识点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价值概念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否特有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例如】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质上不同,量上无法比较。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质上相同,量上可以比较。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如何解决?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总结】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三)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2.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如】在一个简陋的工作坊里,生产者靠纯手工生产一件衣服要花3个小时。在一个现代化的厂房里,生产者生产一件衣服要花1个小时。据调查,社会上大多数的制衣厂生产一件衣服要花2个小时。问:用哪个劳动时间作为标准来衡量这件衣服的价值?4.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5.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6.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例题·多选题】(2016年)关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有()。A.抽象劳动是劳动具体形式的体现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完全对立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D.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