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政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专题解读: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2、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考点点击:1、古代民族关系——知道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央关系的变化;知道西藏、新疆与中央关系发展的史实;知道少数民族发展融合的阶段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文明融合的方式;知道新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策。2、古代对外关系——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知道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概况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逐步融合。这一融合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2.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①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秦朝统一越族,开灵渠,设南海郡,促进了当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漳州——闽越族)②西部的贸易和交流: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贸易和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③北方边境的战争:秦统一后,修长城、派兵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汉初几代皇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皆因国力不足;汉武帝时期国力大盛,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五胡内迁: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不断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北方杂居相处,彼此交往,民族融合成为历史趋势。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到北朝后期,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4.隋唐时期:(1)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如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机构、册封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等(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2)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专指唐蕃关系)。5.辽宋夏金元时期:①这时期的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元(蒙古族)等在建立政权之初都主动仿效中原,实行汉制,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如唐末在中原的影响下,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都城建立民族辽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契丹族北宋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汴京(开封)汉族2/4西夏1038年元昊兴庆(银川)党项族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女真族南宋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杭州)汉族蒙古汗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和林蒙古族元朝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大都(北京)②中原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在处理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上采用“岁币”等方式。③两宋时期,虽然民族间战争比较频繁,但却使各族人民在战争中加强了联系,同时战争的频繁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速度。④元朝疆域辽阔的统一,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吾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6.明清时期:①明朝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修建长城(今天看到的即明长城)。明朝与后金(满族)的关系则以战争为主。②清政府采取镇压叛乱(大小和卓)、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达赖和班禅)、在边境地区设置机构(驻藏大臣)等方式,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的疆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二、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途径、特点与意义;大融合时期(一)途径1、暴力冲突的方式:(中国典型的是不同形态的文明之间的冲突)(1)民族掠夺战争:秦汉与匈奴;契丹、女真、党项和宋。(2)民族征服战争: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3)平定民族叛乱战争:乾隆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2、和平往来的方式:(1)和亲: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2)盟约:北宋与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之间的绍兴和议。(3)边境贸易:榷市。(4)融合:元朝新民族——回族的形成。(二)特点:1、友好交往,和睦共处是主流。2、中心内容是扩大中原先进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使少数民族政治上封建化,经济上农耕化。3、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4、各民族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三)意义: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融合是历史上进步的和经常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前提,也是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四)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四个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清代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一个重要时期。三、中国古代史上各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以及民族战争与对外战争的区别1、民族掠夺战争:这是掠夺其它民族财富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如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之间,蒙古与宋、明之间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2、民族征服战争:这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它民族政权而进行的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但不是民族的灭亡,结果反而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3、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这是中央政府为巩固统一、反对分裂所进行的镇压战争。如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3/44、民族战争与对外战争的区别:民族战争是特定历史环境下我国兄弟民族间内部的事情。如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别。而对外战争是我国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势力,维护护国家主权的问题。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战争。四、新疆、西藏与中央关系的发展时期新疆西藏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唐朝文成公主(唐太宗)、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清朝(1840前)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维吾尔族)设伊犁将军顺治、康熙对达赖、班禅的册封;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设金瓶掣签制度。清朝(1840后)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朝设新疆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1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西藏自治区。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努力发展新疆、西藏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尊重宗教信仰;“疆独”分子、达赖集团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违背中华民族利益,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可促进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青少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并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概况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2、唐朝: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典型事例:(1)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交4/4流作出重大贡献;(3)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复习汇编》P6)3、宋朝: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明州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引进外国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4、元朝:元都城大都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了《马可波罗行记》,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明清:由开放走向闭关——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引进推广国外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二)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概况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2、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3、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留广州一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以前。但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交往形式以和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3、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宋元时期以来的海陆为主。4、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政治目的,为了扩大影响,突出表现在明朝郑和下西洋,这有别于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活动。(四)【启示】:1、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2、闭关锁国招致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