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修水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全力脱贫奋起赶超为争得龙头地位实现绿色崛起同步全面小康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修水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1一、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力以赴促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创造了修水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福祉增进最多、党建成果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1亿元上升到130.17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5亿元上升到23.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48亿元上升到158.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亿元上升到45.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增长了两倍多。连续三年(2013-2015)荣获全省目标管理考评三类县综合先进;连续三年(2011-2013)荣获全市县域经济目标管理考评前三名;连续三年(2011-2013)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先进县。五年来,我们致力抓项目、兴产业,在决战新型工业中做大经济总量。围绕“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做实园区”的思路,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67.9亿元上升到327.9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9.6亿元增加到69.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0∶44∶36调整为2015年的13.4∶48.9∶37.7,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五年来,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47亿元,新建飞地园区——修水(九江)工业园,“一园三区”建成面积由5.7平方公里拓展到10.67平方公里,累计落户企业177家。县工业园区综合实力由2011年全省第51位上升至第30位。五年累计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9个,建成6个返乡创业园标准厂房60多万平方米,打造8个乡镇创业小区,引进返乡创业项目429个。突出优势做强主导产业,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68户,纳税过100万元企业达32户,规模以上企业达125户。其中,矿产品加工、食品医药、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9户,主营收入占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0%。五年来,我们致力优环境、聚人气,在打造区域中心中提升承载能力。按照“全力繁荣良塘区、加速完善拓展区、有效提升南城区、分步改造老城区”的总体思路,坚持城市建设与旅游、民生、文化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三省九县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中心城市。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00亿元以上,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85个,中心城区面积由13.7平方公里拓展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3.5万增至23万,城镇化率由28.65%提高到40.6%。良塘新区五年建成目标基本实现,城市拓展区框架全面拉开,大修水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建管并重原则,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市民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宜居县城等国家和省级荣誉,连续三次(2014-2016)被评为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坚持“放权力、给政策、赋职能”,把经营管理城市的理念引向集镇,积极探索支持重点镇建设新机制,从用地指标、项目安排、职能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对渣津、太阳升2个全国重点镇和白岭、大桥、何市、古市4个县级示范镇予以政策倾斜,强化规划和土地管理,加快打造建设一流、环境优美、商贸繁荣、管理有序的新型集镇。五年来,我们致力打基础、谋长远,在做活旅游商贸中积蓄赶超后劲。旅游提速升温。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引爆、对外推介、完善配套”的思路,编制完成《修水县国家休闲区旅游发展规划》,招引大项目,建设大景区,完善大配套,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五年来,成功引进宁州水乡、东浒寨、温泉小镇、修河天街、仙姑山黄龙宗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5个。商贸加速繁荣。编制完成《修水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良塘新区五大专业市场先后建成营业,果蔬鲜批发、家电电器交易等市场项目相继实施,修河天街、信华修江新天地等特色街区成效初显。开辟达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新建三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25个,全县电商企业达200余家,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五年来,我们致力抓统筹、促联动,在促进城乡一体中推进协调发展。按照“编制规划、用好政策、分类帮扶、全力保障”的思路,大力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投入1200万元编制《修水县城乡发展一体化全域规划》《整体移民搬迁规划》;县级财政投入资金4.5亿元,整合相关资金2.6亿元,建成良瑞佳园、紫竹佳园、鹏宁小区等县城安置区65.3万平方米,建成集镇安置区津怡佳园7.5万平方米,32万平方米的金竹佳园正在加快建设,同时启动5个集镇、35个中心村的三级联动试点。累计搬迁9045户36331人。坚持“三产”融合、“五化”同步,一年四季抓招商,不失时机抓“三农”。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快发展了茶叶产业、深度发展了蚕桑产业、保护发展了林业产业、审慎发展了畜牧产业,杭口、何市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全县现有农业规模龙头企业59家,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69个。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县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544家,家庭农场62家,百亩以上产业大户270户。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点893个,基本完成全县19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和12条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中低产农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42万亩,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23个。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升级改造修万公路、辽南公路等二级公路75公里,修平高速基本建成,新建农村公路1824公里。五年来,我们致力办实事、惠民生,在增进百姓福祉中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县财政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3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和县定民生实事。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3.25%。建成保障性住房15550套(户),解决了2.4万人住房困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98.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1.2万人、城镇就业4.3万人。科技兴县成果丰硕,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五年累计有11名考生录取清华北大等名校,县职业中专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建了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县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和县妇幼保健院住院综合大楼,改造提升了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五年来,我们致力重保护、强治理,在推进绿色崛起中建设秀美家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县乡财政投入3500万元开展农村环境“六乱”治理,环卫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工作机制保障有力,全县人民环保意识极大增强。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5.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72.76%上升至73.46%。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建设,投入财政资金3562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6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河长制”,坚决取缔非法排污企业,太阳升项目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渣津、太阳升两个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容。扎实开展生态创建工作,五年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16个。五年来,我们致力抓班子、带队伍,在从严管党治党中强化发展保障。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实施省委“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和市委“百千万”三大活动,深化拓展“下基层、转作风、强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党性增强、作风转变、能力提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到凭实绩用干部、重公认用干部。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把纪律挺在前面”先行先试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廉政巡察工作,扎实开展“吃空饷”、“红包”、“违插”、“赌博”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自身职能。与此同时,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统战工作画出同心圆,党管WZ工作得到新加强,群团、对台、史志、档案、老干部等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回首五年的征程,我们有跋涉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有铭心的记忆,更有理性的思考。第一,理念是最大的财富,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抓发展。机制一活全盘活,理念一新天地宽。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发展。在推动修水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市最新要求,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深化认识,在深化认识中推动工作,凝聚起赶超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才能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构筑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加速度。第二,项目是最大的财源,必须始终坚持大上项目、扩大投资抓发展。经济发展靠项目,大项目带来大投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以项目体现发展思路、以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推动各项工作、以项目检验干部作风,确保政策向项目倾斜、资金向项目汇集、力量向项目调配、服务向项目贴近。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项目主导县域经济发展,全县发展才会有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第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优先抓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在奋力做大“蛋糕”的同时,尽力切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热度。第四,稳定是最大的责任,必须始终坚持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抓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这几年,我们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以敢于碰硬的决心和敢于担当的姿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治理各类治安乱点,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获得全市综治先进县,为修水赶超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第五,落实是最大的效率,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克难攻坚抓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说了算、定了干”的干事传统,不等不靠,不推不拖,排难奋进,先后开展客运市场整治、林业秩序整顿等多项活动,为发展清除了障碍,破解了难题。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