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运用“互联网+”提升工会服务能力一、背景起因(一)运用“互联网+”职工服务,是落实中央对工会组织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实施上网工程,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克服和防止“四化”、保持和增强“三性”,工会组织必须加强网上群众工作,提高建网管网用网能力,做到群众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服务的支架就要搬到哪里,切实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二)运用“互联网+”职工服务,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部署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明确要求。2012年以来,市总工会党组始终把机关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和重要任务,坚持工会机关党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扣时代主题和工会特色,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职工服务,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践行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三)运用“互联网+”职工服务,是服务中心大局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慧手段开展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工会组织全覆盖、企业职工(农民工)全入会、基础信息全掌握、线上线下全服务”的目标,以职工需求为党建工作落脚点,以方便职工群众为出发点,以工会“互联网+”职工服务平台系统为载体,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础信息系统和快速服务系统,提高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职工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工会工作群众化和社会化。二、主要做法(一)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拓宽服务职工渠道一是开发职工服务系统。互联网时代,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借助它为党的建设服务,为职工服务是新的业态,是大势所趋。市总工会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积极探索、实践,建立了市总工会“互联网+”职工服务系统,它由一个平台(XX工会职工服务系统平台)、两张网(内网是全市工会系统的办公及数据处理后台,外网是面向职工的诉求需求提交平台)、三大系统(基础信息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劳动争议调处系统)、四个终端(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组成。二是健全工会动态数据。依托政府基础政务数据和全市工商法人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和网格员实地采集的建会建制、工会主席等信息,建立企业动态数据库。依托全市社保信息数据库,将220多万参保人员通过在职、退休等字段筛选,并与人口基础信息库里的户口属性、出生年月等信息关联比对,建立职工动态实名制数据库,实现了职工信息和工会组织信息从静态、单项管理到动态、综合管理。目前,我市困难职工、各级劳模、职工实名制数据库均已建成,涵盖全市9万余家企业和59万名职工。三是拓展职工服务队伍。借助政府和社会资源,将工会服务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责,全市1万余名网格员成为工会工作有力助手。网格员每季度定期走访辖区困难职工、劳动模范,每半年核实企业建会建制数据,日常工作中承担困难职工申报、就业服务等,并通过社区e通手机工会服务模块将信息实时推送至工会服务平台系统。网格员累计入户核查困难职工2.5万人次,劳动模范6200多人次,向市总上传信息3万余条,困难职工核查时间由15天缩短为一天。(二)打造“互联网+”大平台,构建线上服务载体一是开发职工服务新平台。建立XX工会职工服务网,将所有职工服务内容和困难帮扶内容置于其中,并与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同步关联,打造数字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服务向线上拓展。职工网上提交的诉求和服务信息实时同步到服务平台,由专人分配办理。一年来,市总通过服务平台系统为1.5万名职工(农民工)提供了各类服务,回复满意度达95%。二是开辟微信服务新阵地。针对现在的职工习惯“网上生活”,按照职工的“生物钟”开展工作,借助互联网在职工中构建“朋友圈”,在工作中疏通“连心桥”,做到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XX工人”,实现对困难职工和劳模帮扶、职工入会、普惠等30项服务“一网打尽”。定时推送资讯,向职工传递工会动态、解读相关政策、展示基层亮点、普及工会知识、宣传模范人物、梳理生活贴士;维权发声,掌握话语权,传递正能量;开放职工热点事件评论,正确引导职工舆论。目前,“XX工人”粉丝近6万人,在全国首届工会新媒体论坛上被评为全国十佳最有影响力工会新媒体、全国十佳运营推广策划工会新媒体。三是开创线上入会新方式。开展职工(农民工)线上入会集中行动,职工(农民工)只需在微信“我要入会”服务模块中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和企业简称,即可自动在全市法人数据库中检索企业信息,完成提交后,入会申请即时同步到服务平台进行分派处理。全市2.3万名新增入会农民工通过网上成功提交申请。通过互联网,吸引力更多灵活就业等职工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三)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构建普惠服务模式一是普惠化服务职工。联合湖北银行、三峡工行及100多家商户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全体职工的“三峡职工服务卡”项目。该卡除具有银行卡的一般功能外,还为职工提供人身意外伤害、财产损失的补偿保障。已累计发卡15万张,职工累计享受各类优惠1500余万元,通过该卡发放困难帮扶资金800多万元,帮扶职工更快捷。二是扁平化化解矛盾。将职工来访、来信、来电和服务诉求等同置于“互联网+”职工服务平台系统,使劳动争议等涉及职工的社会矛盾化解处理转变为“扁平式”联动办理,做到信息来源多元化、矛盾处理快速化、部门联动协同化。系统中设置了案件分派短信提醒、当事人在线查询、办理过程亮灯提示、痕迹管理以及办结回复评价等程序。去年以来,全市工会化解处理职工劳动争议案件248件,为职工(农民工)挽回损失318万元。三是全方位服务需求。以城区网格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四至界限清楚、区域内经济社会组织信息健全的优势,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产业相融、工作方便”的原则,对过去很难建会的经济社会组织,以网格为范围建立网格工会联合会,实现了网格内工会组织全覆盖,解决了城区社情复杂区域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建会难问题,扩大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基层触角,成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载体,成为增强工会凝聚力、促进辖区稳定和谐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三、取得成效一是服务职工群众更加精准。通过与全市基础信息系统的关联比对,将原有职工的固定信息采集变为动态信息,全市人口基础信息的及时变化将实时反映到平台系统。通过e通模块,将网格管理员作为工会服务的延伸,解决了基层工会系统力量不足、信息采集不够及时的问题,实现了职工信息的及时、动态更新,提高了工会基层信息的准确性,工会开展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二是服务职工群众更加快捷。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4个平台“四管齐下”,改变了以往职工服务只能由职工到各级工会窗口申请的状况,拓展了职工诉求途径和渠道,实现了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劳动热情,职工更加方便快捷。三是干部工作作风实现转变。“互联网+”服务职工模式,带来了工会党员干部服务职工工作的全新改变。工会新的服务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办事层层上报、层层批复办理的局面,办事流程更短,效率更高,有效维护了职工群众权益;服务系统内置的短信提醒、在线查询、亮灯提示、痕迹管理功能,对办事效率提出了硬性要求,增强了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实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