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学习目的与提要旅游活动是当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人类活动之一。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前提和源泉。本章主要讨论旅游的本质与特点、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分类以及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作出的技术性定义,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本章分四节来学习:第一节旅游的概念、本质与特点第二节旅游者的界定第三节旅游者形成条件第四节旅游者的类型第一节旅游的概念、本质与特点一、旅游的概念二、旅游的本质三、旅游的特点一、旅游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性定义或称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definitions);另一类是技术性定义或称实践性定义(technicaldefinitions)。(一)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概念性定义1811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对“旅游(tourism)”的解释是“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这是对旅游定义的最早描述。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卡特(Burkitt)和梅特利克(Medlik)在合著的《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TourismPastPresentandFuture)中认为:“旅游是指人们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以外的目的地的临时和短期的运动,以及他们停留在这些目的地上的一切活动”,并且指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旅游学”部分指出:“旅游是人们观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旅行游览活动。包含人们旅行游览、观赏风物、增长知识、体育锻炼、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亲猎奇、考察研究、宗教朝觐、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暂时性移居活动。从经济学观点看,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消费形式。”从概念上说,旅游是人们在自由支配时间内,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原因,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的旅行访问和暂时停留,并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二)我国学术界关于旅游的一些代表性的定义(三)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技术性定义世界旅游组织于1991年6月25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对旅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旅游的主体,即旅游者;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介,即旅游业。(四)旅游要素二、旅游的本质(一)旅游的本质人们对旅游活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是存在争议的,一些人认为旅游是经济活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社会文化活动,还有人认为是社会经济活动或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即大多数人所进行的消遣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活动是人的活动,其本质属性体现为文化特征。1.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旅游是人的活动,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旅游活动是需要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人类文明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才出现了旅游活动。4.旅游是综合性社会活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二)对旅游现象的认识2.旅游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和审美实践3.旅游是人的高层次消费形式旅游是人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规模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但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却是一致的。以上对旅游概念的各种表述不尽相同,但对旅游现象的综合性、文化享受性、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往返的流动性等特点基本取得了共识。三、旅游的特点旅游活动和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自然的要素都有联系,涉及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多要素构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旅游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一)综合性(二)文化享受性旅游活动的目的和形式多种多样,游历名山大川、体验奇风异俗、欣赏音乐舞蹈、品尝美味佳肴、遍访名胜古迹都是人们旅游的目的,旅游者期望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有所收获。(三)异地性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进行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人们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对日常所见的环境会感到平淡乏味,希望到异地猎奇探新,进行文化交流和生活体验,而旅游活动则能实现人的这种需要,异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可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异地性是旅游的特点之一。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短时期的活动,他们离开常住地一段时间又返回常住地,是一种不同于在常住地的活动形式。所以,暂时性是旅游的特点之一。(四)暂时性(五)流动性旅游活动是暂时的异地活动,旅游者离开常住地一段时间又返回常住地,这就决定了旅游活动的流动性。第二节旅游者的界定一、旅游者概念性定义二、国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三、国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四、旅游者的统计标准旅游者就是为了某些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和访问的人。一、旅游者概念性定义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theCommitteeofStatisticsExpertsoftheLeagueofNations)对“国际旅游者”或“外国旅游者”定义为: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1)为了消遣、娱乐、家庭事务和健康方面的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2)为参加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3)为商务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停靠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二、国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一)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特别界定下列人员是旅游者:(二)罗马会议的定义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性旅行和旅游会议,会议对上一定义作了修改和补充,就各国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作了新的规范,并提出了“游客(visitor)”这一总体概念。在“游客”下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称为旅游者(tourist),另一类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者,称一日游游客或游览者(excursionist)。(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国际游客计算:(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务、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国际游客(入境游客)指来我国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根据游客在我国停留的时间不同,分为国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入境一日游游客)。凡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称为国际一日游游客或入境一日游游客。其中,国际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台同胞和周边国家的居民。(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跨国界,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差异。对国内游客的界定一般参照罗马定义,以求国际间统计数字的可比性。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对国内旅游者做了规定:“任何以消闲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为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内,不论国籍如何,对某个目的地所进行24小时以上,1年以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行者。”(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三、国内旅游者技术性定义国内旅游者也被分成了国内旅游者(domestictourist)和国内不过夜游览者(domesticexcursionist),后者指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一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理解,作出了有关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下面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二)有关国家的定义旅游者是指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1英里=1.609千米)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1.美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2.加拿大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3.英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4.法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是指到距离其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1英里=1.609千米)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关于国内旅游者,我国国家统计局做了规定,国家旅游局作了修改和解释。国内游客是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游客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两类。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旅游者数量的统计是旅游统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这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制定旅游政策、实施管理措施、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和配套建设旅游设施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是依据罗马会议提出的旅游者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围绕着人们外出的时间、距离,各国的规定却又不完全一致,对旅游者统计的标准存在着差异。四、旅游者的统计标准对旅游者统计的标准在统计上的差异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海关边防对有关入境者的统计为标准,如西班牙、中国等;另一类是以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有关统计为标准,例如英国、法国等。但由于入境者和饭店等接待的人员的情况错综复杂,由此产生的统计数字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一些国家又采用综合计算方法,即将海关的入境统计、饭店设施的接待统计、主要旅游区的接待统计综合考虑,最后计算出区域旅游者的数量。第三节旅游者形成条件一、客观条件二、主观条件一个人要实现旅游活动、成为旅游者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外在条件,也包括个人心理的内在因素。概括地说,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收入、时间、家庭等条件,以及旅游者的心理动机等主观因素。经济收入水平、余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外在条件,而人们主观上具有外出旅游的动机,是旅游者形成的内在驱动力。旅游活动是一项消费活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需要食、住、行、游、购和娱六大消费,其中前3项消费为基本旅游消费,在旅游活动中这些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者要想在这些方面削减开支比较困难;而后3项消费为非基本旅游消费,它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旅游者要想在这些方面削减开支相对比较容易。一、客观条件旅游是人们到异地以求知、享受、娱乐为目的的行为。因此,有可知、有可乐、有可观、有可享的对象是旅游者形成的重要客观条件。这种对象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及服务设施和服务,构成为对旅游者的吸引条件,其主体应是旅游资源。各地旅游资源等吸引因素的差异是旅游者产生的外在动力,如果没有差异,人们是不会外出旅游的。(一)旅游吸引因素(二)经济收入余暇时间指的是人们除去工作和生活时间以外,可用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消遣、社交或其他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的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或可自由支配时间。余暇时间是决定人们能否成为旅游者、旅游活动能否实现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人生时间可分成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和余暇时间这三个部分。(三)余暇时间1.每日余暇时间2.每周余暇时间3.公共假日4.带薪假期除了旅游吸引、收入水平、余暇时间等客观条件之外,旅游者的形成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四)其他客观条件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环境以及治安状况等方面。社会环境安定、政治观点相近的国家和地区能吸引旅游者,而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处在不稳定状态的地区,旅游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