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概念与分类分析刘静学前教育专业20114001066•教学目标概述•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班巴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一、教学目标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学习目标。刘儒德,陈琦认为:教学的结果将是什么,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即教学目标。王策三认为:教学目标即教学任务,分为三点:(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在这个活动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到达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目标。还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还有就是: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量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和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和时限性等特点。二教育目标的特点•(一)预期性•(二)生成性•(三)整体性•(四)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三、教学目标功能教学目标具有三大主要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三)班巴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四)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五)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六)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2、动作技能领域3、情感领域1、认知领域六层次含义1、识记Knowledge对先前学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2、理解Comprehension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2)解释: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预测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3、运用Application把学到的知识(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应用于新的情境。4、分析Analysis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5、综合Synthesis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6、评价Evaluation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2、动作技能领域七层次含义1、感知Perception了解动作活动的要求和程序。2、准备Set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3、有指导的反应Guidedresponse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自己对结果的了解,不太熟练、不太流畅地执行简单的动作。4、机械动作Mechanism能够自信地、熟练地执行简单的动作类型。5、复杂的外显反应Complexovertresponses能够流畅地、精确地执行复杂的动作类型。6、适应Adaptation修正已经建立的动作类型,以便符合具体的情景和问题之要求。7、创新Origination创造新的动作类型。3、情感领域五层次含义1、接受或注意Receiving/attending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Responding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3、评价Valuing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它包括接受或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出奉献。4、组织Organization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某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5、价值体系的性格化CharacterizationbyValue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态度(attitude):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动作技能(motorskills):包括两种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的程序;二是因练习与反馈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细节描述等具体事实,并能够在需要时将它们表述出来。智力技能(intellectualskills):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是学生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三)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教养目标:形成理论知识和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技能技巧•2教育目标:教师设法掌握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各个基本方面(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体育)•3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需要,兴趣等)(四)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将教育领域中的目标分为三大类:求生技巧的目标方法目标内容目标求生技巧的目标来源于人们对社会未来需求的期望未来社会将会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未来的新情景、新问题设计目标,以帮助儿童形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自身条件及求生技能。方法目标是指各个学科专门的探究模式和求知方式。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经验具有不同的反映形式,对于真理和证明采用不同的规则,也有解释和判断的不同模式,这些均可由不同角度促进心灵的成长。方法目标总是分学科分领域的,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方法。学习中的方法目标有:①感受并说出教育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问题;②提出一个或数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措施;③选择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资料;④归纳出国内外该问题的进展;⑤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命题;⑥论证新命题;⑦撰写出规范的研究该问题的论文或报告。内容目标:是指学生在其学习领域里,能认识和解释构成该领域实质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理论。(五)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学校教育至少要包含三种教育目标:达成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达成目标是指通过一系列指导,期待在学习者身上发生明显的变化;要求学生掌握规定的、具体的知识和能力。提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向一定目标提高和发展或期待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或深化。如逻辑思维能力、鉴赏力、社会性、价值观等综合性的高级目标。体验目标是通过学生的某种行为变化,了解学生所产生的某种切身体验。不是以学生表现出某种行为变化为直接目的,而是期待学生自身产生某种特定内容的体验。针对日本学校重视知识记忆和理解,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提出了“开、示、悟、入”的教育学观点。“开”,意为开阔视野,唤起兴趣;“示”,意为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要点;“悟”,意为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入”,意为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探索、追求,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六)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健康个性授受基础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结果,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迅速有效地传授给新生一代,并把它内化为儿童个体的知识和智慧,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形成基本技能技能是指动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活动的行为方式。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技能又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人的能力,一是借助基因代代相传的,二是将人的外部客体化的东西作为文化成果继承下来的。个体的发展就是通过掌握外在的人类的能力才得以实现的。以培养人为目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组织这种掌握活动,发展儿童的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过课程教学,促使个体提高能力,改善气质和性格,形成健康的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并使它们形成协调的关系,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三维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