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用饲料配方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鱼用饲料配方手册淡水鱼类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900多种,进行养殖生产的鱼类(包括引进种类近100种)。投饲养殖的鱼类,饲料要占其周期养殖成本的一半以上,营养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经济效益,鱼类的营养需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选择设计好的营养全面的饲料配方时,我们应该从现有的饲料原料出发,开发出适用于淡水养殖鱼类的新蛋白源、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满足营养要求的基础上,研制出营养全面且成本较低的配合饲料,从而促进一、氨基酸与蛋白质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及生产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的构成对动物的(一)必需氨基酸的“木桶模式”。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是将蛋白质消化降解为氨基酸,然后以氨基酸(少部分以短肽)形式吸收、参与机体代谢,合成各种动物组织蛋白,生产产品。而各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不同生物体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组成比例差异很大。当动物合成某一组织蛋白(或生产某一特定产品,如鸡蛋)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比例低于所合成的蛋白质相应氨基酸比例,则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和生物学价值。只有所供蛋白质所含氨基酸与将合成蛋白质一致时,才能被充分利用,即如同一只由许多木板组成的木桶,一块木板相当于一种氨基酸在所供蛋白质中的含量与产品蛋白质中含量的比值,即满足程度,若某种氨基酸比值低,不能满足合成需要,就好比组成木桶的一块木板较短,则木桶盛水效率降低,其他木板再长也只是浪费。所以只有必需氨基酸与产品蛋白质一致,蛋白质由此可见,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取决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比例。饲料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总量大,各氨基酸组成比例与动物机体蛋白质(或产品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例越接近,其生物学价值就越高,品质就越好。反之,蛋白质品质就差。一般说来,动物性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都与动物产品接近,因而生物学价高,品质好。多数谷物及其他植物性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总量少,比例不符合动物需要,生物学价值低。目前营养家们将与某特定动物特定生长阶段的体组织蛋白质(或某产品蛋白质)中氨基酸比例一致的(二)限制性氨基酸。由于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不足,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这些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中限制性氨基酸,是以其中各氨基酸组成比例与动物体蛋白质或产品蛋白质中各氨基酸比例接近的程度来确定的。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动物体蛋白质相应氨基酸含量比称为“氨基酸的化学评分”。=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动物组织蛋白(或产品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含量×100%2/6(三)蛋白质和氨基1、淡水鱼类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高于陆生动物,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淡水鱼类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的满足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总量的需求与供给,一般在25%~45%;二是质量的要求与供给,包括饲料可消化或可利用蛋白质的量、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平衡模式等。对于饲料生产来说,在配制淡水鱼类饲料配方时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保障氨基酸2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很多,每年开发和引进的养殖种类也不少,在没有制订出所有品种的营养标准之前,如何确定其饲料蛋白质的含量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淡水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范围在25%~34%。当配合蛋白质饲料原料和目前的生产情况分析,建议合理的范围应该在28%~34%。当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于28%、其配方成本必须控制在1300~1500元/t时,只能选择如菜粕、棉粕等原料,甚至价格和质量更低的饲料原料,这样的饲料消化利用率很低,达不到鱼类的营养要求,对水体的污染也很大。当配合饲料蛋白质量大于34%时,必须增加鱼粉、肉粉等高蛋白质含量原料的使用比例,或只能选择如血粉、羽毛粉、皮革粉、玉米蛋白质粉等高蛋白质、低消化率的原料,这样可能造成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因此,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养殖种类的蛋白质水平可以保持在28%~343同一养殖种类即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对蛋白质需要量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特定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应该如何划分?鱼体在每一阶段对营养需要的差异到底有多鱼类的生活史中有鱼苗发育期、性成熟前期、性成熟后期和衰老期4个阶段。幼苗阶段为器官发育完全以后到性成熟之前的阶段,是养殖鱼类的主要生长阶段,也是配合饲料的主要使用对象,在性成熟前,鱼体生长主要表现为体长的增长;性成熟期则主要为生殖生长;鱼苗期主要开口饲料,对原料的粉碎细度要求很高,在饲料加工上难度很大,饲料需求量也不大,所以一般很少生产,在实际生产中多用天然饵料或卤虫卵投喂,性成熟前的幼鱼4水温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发育和代谢强度的关键性环境因素。水温低时就必须增加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并保证质量,即要增加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原料的使用比例;当水温较高时,可以适当降低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即可以适当增加菜粕、棉粕的使用比例。但是,具体在何种水温、哪个季节该用多少蛋白质含量、何种程度的蛋白质质量进行匹配的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淡水鱼类在水温为13~14℃左右时,鱼体利用氨基酸的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必须增加配合饲料中油脂的含量,如虹鳟等冷水性鱼类配合饲料中油脂的比例高达10%~20%。鱼类快速生长的最佳水温是在24~26℃,当水温过高如超过30℃时鱼体的生5根据以上分析,最终决定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因素必须考虑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环境水温(季节)和蛋白质质量。例如,对于越冬后的养殖鱼类来说,其体重已经达到500g/尾以上,按照生长阶段应该使用低蛋白质含量如30%的配合饲料,但是水温只有14~16℃,此时如果要保障其生长速度就必须提高一个蛋白质等级,可以使用32%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否则生长速度很低,而3/66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质量由蛋白质原料的蛋白质可消化性和必需氨基酸质量决定。必需氨基酸质量主要是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性。淡水鱼肌肉氨基酸相对稳定,且饲料养殖的目标是希望氨基酸尽可能用于肌肉蛋白质合成,所以,一般选择肌肉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作为饲料配制时必需氨基酸模式的参照标准。配合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比例(平衡模式)的调整方法主要依赖于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互补作用,调整各种饲料的配合比例来实现;其次是配合饲料中补足限制性氨基酸的方法来进行氨基酸的修正。由于鱼类对饲料中单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很差,所以一般只能依赖于蛋白质原料中通过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可以实现必需氨基酸模式的平衡,从而显著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效率,这就完全可以采用低鱼粉或无鱼粉的饲料配方实现养殖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的需要。这既可以显著降低养殖生产中的饲料成本,还可以有效提高植评判淡水鱼配合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效果有两种方法——模糊评判方法和直观评判方法。配合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效果评判实质上是对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比例与养殖鱼体实际需要在比例上的接近程度,即对2组数据的接近程度的评判。模糊评判方法可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这2组、每组10个数据进行模糊评判,计算关联度,即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愈大,表明平衡效果愈好。条件许可时可以建立一定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或将这种程序纳入配方计算程序中,通过配方调整到关联度最大的饲料配方程序。关于饲料中单体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淡水鱼类对饲料中单体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效果比较差,因此,在饲料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其根本原因是鱼体内游离氨基酸库对饲料中氨基酸容纳量或单个氨基鱼类由鱼体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对游离氨基酸中氨基酸的贡献不到50%,即有50%以上的游离氨基酸是由鱼体外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而来的。研究大鼠时发现,大鼠体内游离氨基酸池中70%~80%的氨基酸为体内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供给(再合成蛋白质),而有20%~30%的氨基酸是由体外的食物供给。由此表明,鱼类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受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在进入鱼体消化后很快被鱼体吸收进入血液、组织液中,可能会在血液或组织液中很快形成单个氨基酸的高峰值。因此,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难以启动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机制。氨基酸体内内稳定态生理机制可能会启动,这将刺激氨基酸氧化分解机制将单个氨基酸形成的高峰值消减下来以保持内稳定态。这样,在饲料中添加的限制性氨基酸在进入体内后没有实现补充限制性氨基酸的作用,而是很快被氧化分解掉了。有人用同位素标记的赖氨酸在日粮中补充投喂,很快就会在鱼体排泄物中检测到要保证添加的单体限制性氨基酸养殖效果,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延缓饲料中单体氨基酸的吸收时间。最佳方法是用蛋白质、多糖或硬脂酸类大分子物质对单体氨基酸进行包被处理。但是,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试验证据。同时,包被氨基酸的使用成本会成为一个主要的限制鉴于以上原因,在水产饲料中建议不要添加单体游离氨基酸,而是采用适当增加蛋白质水平的方法达到理想的增效果。同时,在饲料配方编制的时候应主要考虑10种必需的氨基4/6选用秘鲁鱼粉、大豆粕、生大豆、棉籽粕、菜籽饼、芝麻饼、米糠、小麦麸和混合麦麸10种饲料原料,分别制粒。经过12周饲养,草鱼增质率分别为鱼粉0.62%d、大豆粕1.08%d、生大豆粉0.22%d、棉籽粕1.19%d、芝麻粕0.76%d、菜籽粕1.04%d、米糠饼0.32%d、小麦麸0.67%d、和混合麦麸0.56%d、以棉籽粕为最佳,大豆粕和菜籽饼次之。生大豆粉最差。而蛋白质效率则以小麦麸和混合麸为最高,生大豆粉和秘鲁鱼粉最低,这反映了鱼类利用蛋白质的一般规律,因为蛋白质不可替代的营养素,鱼类摄取的饲料优先满足其蛋白质的需要,当摄取的蛋白质不足时,用于生长的比例大;当摄取蛋白质过多时,多余的蛋白以35%的鱼粉、57%的豆粕、68%的棉粕和52%的花生粕分别组成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草鱼64d。各试验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鱼粉组1.16±0.05%d-1,鱼粉组和豆粕组0.95±0.05%d-1、菜粕组0.57±0.05%d-1,棉粕组0.49±0.05%d-1和花生粕组0.53±0.05%d-1,鱼粉组和豆粕组获得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组草鱼的形体参数、内脏指数、主要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力指标如溶菌酶和SOD酶,全角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草鱼生长和生理机能是比较安全的,豆粕组草鱼血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显示肝胰可能受到一定程序的影响,而其他各组与鱼粉组结果无显著差异。鱼粉组草鱼全血血红蛋白含量为(57.66±4.28mg.ml-l)、菜粕组(60.27±0.19mg.ml-l)、棉粕组(61.76±2.05mg.ml-l)、和花生粕组(58.59±1.49mg.ml-l)草鱼出现一定程序的贫血反应。因此,从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率方面看,草鱼配合饲料中优选的蛋白质应该是鱼粉、豆粕,其次是菜粕和花生粕、棉粕,如果考虑到饲料原料的价格的50%~60%左右,花生粕与菜粕、棉粕的养殖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原料价格一般高于菜粕、棉粕的价格20%~30%。因此,在原料价格高和配合饲料价格低的情况下菜粕、棉粕也是可选择的蛋白质原料,在本试验条件下,菜粕用量达到68%,棉粕达到60%,没有对草鱼的主二、脂肪脂肪在鱼类生命代谢过程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鱼类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有:是鱼类细胞的组成之一;可以为鱼类提供能量;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提供鱼类必需的脂肪酸;可以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材料;节省蛋白质,提高饵虽然脂类是很好的能量来源,但在众多鱼类饲料中的含量不能过高,因为过多脂类能导致大量脂肪在内脏和肝脏中沉积,从而引起出肉率的降低和冰冻贮存过程中酸败加速。例如给斑点叉尾鱼回分别投喂含6%、8%、10%、12%和14%脂肪的饲料时,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斑点叉尾饲料中添加6%的脂肪就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同时,班点叉尾鱼回对不同来源的脂肪如鳕鱼肝油、牛油、玉米油、猪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