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到1966年,这是十七年文学1966年到1976年,是文革十年文学1976年至今,是新时期文学2、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成为中国作协),选举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3、建国初三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只要知道他不服批判,上交三十万言书4、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阿庆嫂出自《沙家浜》、李铁梅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杨子荣出自《智取威虎山》)5、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6、文革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丰子恺《缘缘堂续笔》文革“诗歌”“七月”派诗人:曾卓——《悬崖边的树》、《有赠》,牛汉——《巨大的根块》、《半棵树》、《华南虎》。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听说我老了》、《智慧之歌》年青一代的写作:郭世英——《小粪筐》;黄翔——《野兽》,食指——《相信未来》(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白洋淀诗群”:姜世伟(笔名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张扬的长篇《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小说”),靳凡——《公开的情书》、《太阳岛的传说》,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赵振开(北岛)——《波动》(主人公杨讯、肖凌、林东平、林媛、白华)7、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被人们称为“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8、农村小说:赵树理——《“锻炼锻炼”》(注意引号,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等形象),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田副局长),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革命历史小说:杨益言、罗广斌——《红岩》;“革命通俗小说”: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曲波的《林海雪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以及“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方式)、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刘流的《烈火金刚》;茹志鹃——《百合花》(茅盾称赞:“清新、俊逸”,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两者之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9、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由他的《荷花淀》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10、“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11、五六十年代的小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人公林震、刘世吾、赵慧文),宗璞——《红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冯钟璞《紫藤萝瀑布》,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主人公妓女徐文霞)12、五六十年代的新诗:郭小川——长篇抒情诗《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叙事长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叙事诗集《将军三部曲》;《团泊洼的秋天》贺敬之——长篇叙事诗《雷锋之歌》;长篇抒情诗《东风万里》、《十年颂歌》;抒情诗《西去列车的窗口》;《桂林山水歌》、《回延安》13、五六十年代戏剧:岳野——《同甘共苦》,海默——《洞箫横吹》(第四种剧本);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14、五六十年代的散文:杨朔:表现朝鲜战争的通讯报告《鸭绿江南北》、《万古青春》和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子有《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亚洲日出》;描写普通劳动者的散文有《荔枝蜜》(老梁)、《茶花赋》(普之仁)、《雪浪花》(老泰山)秦牧:散文集有《星下集》、《贝壳集》、《潮汐和船》及《花城》;抒情散文《社稷坛抒情》、《花城》、《土地》、《古战场春晓》;刘白羽:《日出》(“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长江三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红玛瑙》(“地球是个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散文集有《火炬与太阳》、《万炮震金门》、《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长江三日》④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15、十七年散文名家:“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四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吴伯萧16、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17、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P146几次大的讨论和争鸣,论争的时间和焦点问题)18、伤痕文学:发端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年,主人公张俊石、谢惠敏、宋宝琦)、《伤痕》(1978年);卢新华《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缘此得名,主人公王晓华);从维熙的“大墙文学”: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主人公劳改局狱政处处长葛翎)、《第十个弹孔》(主人公老干部鲁泓);④冯骥才《铺花的歧路》、《啊!》;⑤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反思文学: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反思文学的起步性标志);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绿化树》、《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路遥《人生》(主人公农村青年高加林、农村姑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王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创作的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六篇小说:中篇小说《布礼》、《蝴蝶》和短篇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相见时难》;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启改革文学的先声之作);陆文夫《围墙》;邓刚《阵痛》;高晓声《李顺大造屋》、《今夜有暴风雪》、“陈奂生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张洁《沉重的翅膀》、《爱,是不能忘记的》;柯云路《新星》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时间、地点、怎么回事、大致内容):最早提出于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同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5月26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由北京知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参加的会议上,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2、天安门诗歌运动:产生于1976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四五”运动。在文学意义上,它“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标志着诗歌的现实主义战斗精神的恢复和发扬”。“文革”结束后,以童怀周名义出版的《天安门诗抄》汇集了这次运动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3、《创业史》:柳青创作,主人公是梁生宝,主旨是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小说在梁生宝与四大反对力量的冲突中展开情节、塑造人物A.与党内自发势力的代表,老党员、村代表主任郭振山的斗争;B.与富裕中农郭世富的较量;C.与富农姚士杰的斗争;D.与梁三老汉为代表的大多数中国农民传统生活理想的矛盾。4、《红旗谱》:梁斌创作,被誉为“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主人公是朱老忠,主要内容讲四场斗争——朱老巩“大闹柳树林”、“脯红鸟事件”、“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5、《青春之歌》:杨沫创作,从取材上说,它带有自传的性。杨沫曾多次说过,《青春之歌》是一篇“‘传记式’的小说”,“是我的经历、生活、斗争组织成的一篇东西”。;从文体上说,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6、第四种剧本:1957年春天开始出现,是反对公式化、概念化运动的结果。名称来源于黎弘(刘川)对《布谷鸟又叫了》的一片短评,提倡忠实的描写生活、真正写人,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7、天安门诗歌运动:产生于1976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四五”运动。它以匿名写作和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在特殊社会文化语境中具有特定内容的爱与憎,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和战斗性。在文学意义上,它“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标志着诗歌的现实主义战斗精神的恢复和发扬”。“文革”结束后,以童怀周名义出版的《天安门诗抄》汇集了这次运动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8、“重写文学史”: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的《论“20世纪中国文学”》,和陈思和的《新文学史研究中的整体观》先后发表,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并强调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宏观”、“整体”把握的主张。1988年前后,文学界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这一口号反映80年代后期意识形态环境的宽松和日益多元化的观念空间。9、伤痕文学(时间、相关的追求、特点、代表作家作品):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它无情地揭露了十年来一体化精神统治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文学中最先出现的创作潮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10、反思文学(时间、相关的追求、特点、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9、改革文学(时间、相关的追求、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指反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并以这一改革对旧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为基本主题的文学。发表于1979年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与伤痕文学相比较,反思文学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的《绿化树》和古华的《芙蓉镇》等。二是不仅反思总结极左思潮的历史教训,而且开始了对文学自身的反思。10、先锋文学(时间、相关的追求、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简答:20、怎么认识杨朔这位散文家?(肯定和批评)P67散文创作特色:①对火红年代和普通劳动者的赞颂。如《香山红叶》中的老向导、《荔枝蜜》中的老梁、《茶花赋》中的普之仁、《雪浪花》中的老泰山。②独创的诗体散文风格。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精巧、锤词炼字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③布局精巧,语言凝练,意境深沉含蓄。他的文章讲究“起笔”,起势不凡;中间行文跌宕起伏、往复三折,见“曲径通幽”之妙;最后“卒章显志”,骤然翻出新意,含蓄止笔;但同时又力求变化多姿,讲究修饰文辞,注重锤炼语言。21、寻根文学及其思考22、怎么认识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价值和局限:1、价值:①对文学真实性的回归。②高扬“人”的大旗,表现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人道主义精神。③恢复并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2、局限首先,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其次,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第三,“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作品一味注重悲惨故事的叙述而忽视了对人格的刻划。主人公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