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春节》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提问:1.春节有关知识。2.春节有关习俗。学生讨论二、讲授新课(一)提问: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二)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三、学生创作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实用文档四、展评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五、扩展延伸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春节方面的知识?古诗词必背: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2.通过猜灯谜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宵节,对元宵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行为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知道元宵节的习俗等,充分认识元宵节。2.通过找找相关资料,对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加爱国之情。情感目标: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歌曲等。教学过程:活动一: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1.歌曲“卖汤圆”实用文档2.初步认识了解元宵节(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一定知道元宵节吧!对,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因为正月在古代被称为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老百姓就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活动二: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元宵节的来历1.元宵节的习俗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2.欣赏歌曲:团团圆圆元宵节3.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出示课件)(1)关于灯的传说(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4.认识元宵(1)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出示课件)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2)看图片,唱歌曲活动三:读读元宵节的诗歌(出示课件)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用文档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活动四:猜猜元宵节的灯谜清明前夕(打传统节日一)----元宵闲话元宵(卷帘格,打杂志一)----夜聊元宵前后(打柔石小说一)----二月站在太阳上(音)一个人丁(奇)良家子一诺千金——善男信女雁阵斜飞多变化——不乏其人母后登基成大典——堂而皇之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容依旧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六神无主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五指山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不同凡响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地名)长春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老舍初一离家除夕回(猜一成语)满载而归喜上眉梢(打一字)声活动五:总结1.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元宵的?2.展示自己的作品3.总结:实用文档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燃烟花等的习俗,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古诗词必背:《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2.通过找找相关资料,知道二月二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3.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对二月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问:一年有多少个节气?你知道哪些节气?(学生在日历上自由寻找)小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从昏睡中惊醒过来。二、了解龙抬头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据说,冬眠的龙,到了惊蛰前后,被隆隆的雷声唤醒了,开始抬头。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实用文档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三、了解龙抬头的由来与传说四、二月二民间食俗1.山东食俗——吃料豆、打粮囤(出示课件)2.其他地方的食俗吃春饼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五、小结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二月二的?六、课外拓展让爷爷奶奶讲一讲以前当地过二月二的习俗。古诗词必背:二月二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耕作风檐夜雨声。《寒食节》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2.了解寒食节的来历、习俗、有关诗词等。3.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认识民俗节日背后深层的信仰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古诗实用文档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问: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你对寒食节的了解有多少?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结: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板书课题:寒食节二、寒食节的来历(出示课件)民间故事——介子推割肉奉君思考:1.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2.他为什么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3.后来他为什么躲到山上去?4.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5.通过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三、寒食节的风俗1.介绍寒食节的风俗之——荡秋千2.介绍寒食节的风俗之——插柳3.介绍寒食节的风俗之——植树四、寒食节的诗词关于寒食节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分享一下。五、畅所欲言:说一说你家是怎么过寒食节的?1.顶蛋2.饼卷鸡蛋六、小结实用文档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七、课外实践1.开展“顶蛋”活动。2.开展“我为校园添绿色”活动。古诗词必背: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节》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有关诗词等。3.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清明》,相信同学们都对它非常的熟悉。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背出这首诗吗?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不少同学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这节课的学习就是针对同学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进行的。二、释题实用文档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源?还是让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三、清明节的来源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实用文档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4.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五、古诗朗诵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1.清明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宗敬祖的观念和尊老、敬老的美德。2.清明节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福禳灾,除旧迎新等求吉心理。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力的符号。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民族自我意识得以体现的媒介。七、总结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岁时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清明节也因此成了民族文化的“积淀场”。在这个民族文化的“积淀场”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我们缅怀先烈的崇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